第十三章 后现代主义疗法(二)
二、焦点解决短期疗法
(一)导论
在20世纪70年代的晚期,史蒂夫.德.沙泽和茵素.金.伯格在密尔沃基建创建了短期治疗中心,这标志着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出现。
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不满治疗策略模型的束缚,德.沙泽和其他治疗师一起开始尝试摆脱这一模型并发展自己的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观点。
(二)核心概念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与传统的疗法有所不同,焦点解决短期疗法注重的是现在和未来,而不像传统的疗法那样注重探讨过去。治疗师关注的是可能性,而不会尝试去探讨理解来访者的问题。
(三)积极定向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根植于乐观的假设:人们都是健康而充满能力的,人们有能力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一个潜在假设是:我们有能力解决生活带给我们的挑战,不过我们可能时不时会失去方向感、失去对自己能力的认识。
治疗的本质在于通过创建积极的期望——问题的解决不成问题——来帮助来访者树立信心和乐观的态度。
(四)寻找问题的例外
SFBT强调寻找来访者生活中积极有效的一面,这一点与传统模型强调问题的观点背道而驰。来访者会将一系列故事带进治疗中。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治疗师会帮助来访者关注其问题的例外情况。治疗师会通过帮助来访者探索这种例外——问题不那么令自己困扰的偶然经历——而将希望传达给来访者。
(五)引导实践的基本假设
1.来访者有能力做出有效的行为,不过这种行为可能暂时被其消极认识所屏蔽。
2.将焦点放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未来生活上有一系列的好处。
3.任何问题都有例外。
4.来访者通常只关注到自己的一个侧面,焦点解决疗法的治疗师会帮助来访者看到自己在故事中体现出的另外一个侧面。
5.小的改变将为大的改变奠定基础。
6.来访者希望改变、有能力进行改变并能通过努力引发改变。
7.治疗师完全可以信任来访者自身对解决问题的渴望。
(六)治疗过程
焦点解决疗法强调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而非大部分传统心理疗法所强调的那种治疗师的教育者姿态。如果来访者能自始至终地投入到治疗过程之中,那么治疗获得成功的可能也将有所提升。简而言之,合作、协作型的治疗关系远比存在等级差异的治疗关系更具疗效。
Walter和Peller界定了SFBT的四个基本步骤:(1)探索来访者的需求,而不是探索来访者不需要什么。(2)不要将来访者病理化,不要给来访者帖病理化的标签。(3)如果来访者当面当前的行为并没有任何效果,那么鼓励他们去尝试新的行为。(4)将每次治疗都看做最后一次治疗,尽力使治疗过程高效而简短。
(七)治疗目标
焦点解决疗法会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改变来访者对某情境的观点、改变来访者的内在参照体系、改变问题情境的影响、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资源。
(八)治疗师的功能与角色
治疗的大部分过程都应用来帮助来访者探索自己的未来,并找到自己希望做出的改变,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治疗师会通过“无知”的态度而将来访者置于“自己生活的专家”的角色上。
(九)治疗关系
创建有效治疗关系的一个途径是:治疗师要向来访者展示来访者如何能够通过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治疗师将鼓励来访者尝试一些不同的做法并创造性地解决自己当前乃至未来的问题。
(十)应用:治疗技术与步骤
1.建立协作型的治疗关系。
2.治疗前的改变。
3.例外问题。
4.奇迹问题。
5.评估性问题。
6.首次会面后的任务。
7.治疗师给来访者的反馈。
8.结束。
(十一)在团体治疗中的运用
焦点解决团体治疗法的治疗师认为每个人都是有能力的,只要给人们实践其能力的氛围,那么每个人都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开始时,团体的领导者将为整个团体定下基调: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这样,每个成员就将简短地介绍自己的问题。
询问是焦点解决团体主要的干预手段,也是一种艺术。询问的过程需要治疗师采取尊重、好奇、开放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