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当下的力量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 Eckhart Tolle
当下是你所能拥有的一切
这本书有给到我不小的震撼,让我去感受意识和无意识。
这本书在宽泛的意义上,是心理学,寻求人的心理健康,从内容上更像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心理学是一种伪科学,因为没有办法证明它的对与错,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而心理学并不能。但我认为并不能说明心理学是无意义的,人的心灵和思维到现在也无法完全被科学所解释,但不得不承认心理学在社会中现在的作用。
大多数人会被思维所控制。
被思维控制,会产生痛苦。
越认同思维,越感到痛苦。
以前我总是认为自己的思考对自己有很多的帮助,让在事后进行复盘,但同时在不留神的时候,也会给自己造成痛苦,有时候会想为什么没做好,为什么做不好,下次还会不会失败。但实际上我能做的只有现在做好总结,做好复盘,以前的事过去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这些苦恼是虚幻的。
思维总在否认当下并试图逃离当下,不断利用过去和未来掩盖当下;这种否认会产生痛苦。
在思维层面,这种否认以抗拒批判的形式存在;
在情绪层面,这种否认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
这些思维和情绪的“负能量”,对人来说就是痛苦。
而事实是:
没有事情可以发生在过去,
没有事情可以发生在未来,
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
所以你越是拒绝当下,你越是痛苦,负面情绪会把你淹没,越是接受当下,痛苦越少,也越能从小我中解脱中出。
放下意识,回归感官,用身体去感受当下,而不是去用大脑思考,接受万物原本的面目。
大部分人的社交主要是“思维”互动,而不是用“心”沟通。这是多数人际关系紧张或冲突的根源。如果是思维主导,我们判断的是对错,如果心灵主导,我们更多的是感同身受。
中国古代的禅宗大师,测试弟子的“临在”程度,经常没有征兆地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令人吃惊的是,如果弟子“活在当下”,就能机警地感到危险,阻止师父、躲避棒喝。相反,如果弟子被击中,就说明弟子心不在焉,沉浸在“思维之中”。所以,禅宗有“直心放下”、“当体即是”的证悟,正所谓,“心不整则自明,水不动则自澄,道不谬则自近,果不缘则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