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的是1961年的信,总共五个月七封信。
在这封信中,傅聪的母亲在无意中流露出对儿子的不满意,觉得儿子给他们讲音乐方面的东西太少了,其实我懂得一个母亲的心,她是嫌儿子为他们写的回信少,想对儿子了解更多。
她告诉儿子,凡是与音乐有关的,他们夫妇都很感兴趣,傅聪所说的一切,都是新鲜事儿,看傅聪的信,他们会感到无上的乐趣。
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只要是与你有关的事情,妈妈都很感想听听。就像今天上午,你给妈妈说你们学校的超市,一层是什么,二层是什么,妈妈一边听,还一边想象呢。
对于傅雷夫妇来说,他们希望得到儿子坦白、真诚无私的思想交流,所以在信中想让儿子多提提音乐界的事情。告诉儿子尽管自己年龄大了,但思想不甘落后,想要多了解国外艺术界的现状。当然,如此优秀的父亲,对于傅聪来说,怎能不是一种督促呢,自然而然,受爸爸的影响,傅聪也会不停进取,父亲就是儿子的榜样嘛。
当傅雷知道儿子对希腊精神向往,但是又不了解时,就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儿子重整旧稿。字太小,只能用放大镜仔仔细细的抄,五万多字,庞大的工程,傅雷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几乎吃不消,但即使在身体非常坏的情况下,他对傅聪还是那样关怀,这种深沉的父爱,任谁看了都非常感动。
所以傅聪妈妈深情告诉儿子:“孩子,世界上像你爸爸这样的无微不至的教导,真是罕有的。”
信的末尾,傅聪母亲又提出,来信时千万别笼笼统统的写,多一些细节的报道,因为傅聪的信,能给家庭带来温暖和快乐,精神的良药。
23日的信中,又有了细微的变化。自从傅聪与弥拉结婚之后,我注意到信的开头变成了亲爱的孩子们,傅雷夫妇把傅聪夫妇都当做了自己的儿女。
这封信提到了中国绘画的精粹——敦煌壁画,地道的艺术精品,非同凡响,是由一代又一代不知名的画家绘制成的,创作力和生命力都极强,真正的艺术是历久弥新的,为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而骄傲。
傅雷在信中谈到弥拉说的英国的“猫儿画家”和“用一块旧铁作为雕塑品而赢得头奖”的事,说与弥拉的看法一致,觉得荒唐之至。
还谈到杰老师,杰老师非常委婉地指出傅聪音乐中的毛病,说傅聪音乐中对缓慢手法的处理非常好,但是在弹奏肖邦时,缓慢处理有点多,出现比较频密,反而容易成为败笔。所以傅雷建议傅聪要多听听自己的录音,在音乐方面,对自己的要求越严格越好。
喜欢这句话:“一个人拘泥不化的毛病,毫无例外是由于有特殊癖好及不切实的感受而不自知,或固执地不愿承认而引起的。”哲理性很强,妈妈和你一起学习共勉。
在成长的路上,对于自己的毛病,要勇敢的面对,当别人诚恳的指出你的错误时,要想尽办法改正。
3月的一封信,是傅聪的妈妈写的,又是满满的暖,浓浓的爱。
妈妈想让从南非远行回来的儿子好好休息休息,感受家的温馨。傅聪妈妈说到了弥拉的很多优点:温柔可爱、会搬家、会设计、会布置,里里外外打理的井井有条,在实际生活上可以一人独挡。
有这样体贴的妈妈,是傅聪和弥拉的福气呢。
傅聪妈妈知道儿子的性情和脾气,担心年轻的他们闹矛盾,妈妈很宠弥拉,完全站在儿媳的立场上,苦口婆心告诫傅聪:“千万不可伤害她,千万不可把你爸爸对妈妈的折磨加在米拉身上。”
因为傅雷年轻时候很固执,脾气又大,年轻的时候,做了很多让傅聪妈妈受委屈的事,妈妈用过来人的口吻,让傅聪务必珍惜自己的妻子,小两口要一直幸幸福福的,好好的生活下去。
除此之外,傅聪的妈妈希望儿子远行回来,要好好的休息调整,在新安顿的家里好好享受,消遣放松,健康最重要。
5月的一封信,是傅聪的妈妈写给傅聪和弥拉的,傅聪和弥拉结婚还不到半年,所以傅聪的妈妈给儿媳又提出了一些帮助和建议,为了儿子的终身幸福,一位母亲事无巨细,操碎了心。
信的开头,傅聪的妈妈就表达出对儿子和儿媳的思念,说连续几晚都梦到他们,甚至还看到弥拉从窗下经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思念之深,用情之至,可赞可叹。妈妈一直说弥拉在梦中对她微笑,可以看出,在妈妈心中很喜欢弥拉。当然,儿子挑选的爱人,母亲怎么会不欢喜呢,是不是,儿子?
母亲在信中提出来最重要的一点,工作和生活的时候,都要学会控制事情,凡事应该有个计划,反复强调了一个词语“慎于许诺”,傅聪妈妈提出这一点,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傅聪拥有一个宁静的环境,静能生慧也是这个道理。
“轻易许诺的结果,就是为践诺所累。”亲爱的儿子,这一点妈妈也很赞同,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这是前人的经验之谈,你还年轻,有时候可能会冲动,希望以后你做事能够认真考虑,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还有对于身边的事或者人,千万不要轻易许诺,否则很容易会力践诺而苦恼。总之,这个度需要你自己去把握,如果处理事情的时候,遇上什么麻烦,你可以第一时间告诉你爸爸和我。
6月两封,爸爸一封,妈妈一封。
爸爸主要告诉傅聪,中华民族讲究礼尚往来。把英国的书店和30年前巴黎拉丁区的书店进行比较,赞扬说法国巴黎的书店是一部百科词典,而英国的翻译本,就显得贫弱无力,甚至是不堪一顾的,因为画家水准之低不堪想象,这样看来,傅雷是对英国书店进行了批评。但是傅雷作为一位翻译家,想买一本巴尔扎克的《幻灭》英译本,还要拜托弥拉在香港的宋伯伯,带买寄来,不禁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人艰不拆,生活如此艰难,大名鼎鼎的翻译家,生活过得太委屈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傅雷才会这么优秀,无论如何,傅雷求知若渴的态度非常让人佩服。
傅雷在信中说到了自己的身体:目力、体力、脑力大不如前,更有蜗步之叹。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可他只不过才50岁出头呀。
“将来还有一大堆问题寄到巴黎去请教,届时需要你汇一些钱去作为酬劳……法国教授生活清苦,以现金酬谢更实惠。”
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在这件事上,傅雷不失时机教会儿子要懂礼仪之道。
母亲写的信还是很让人感觉到暖味,把弥拉当成自己的女儿,说弥拉跟自己一样,还说自己英文太糟,需要傅聪从头到尾翻译给弥拉听。
傅聪的母亲说“没有一天不想念你们,见信如见其人。”对于傅聪写的中文,妈妈说更有亲切之感,妈妈在无形之中告诉傅聪要爱国。
母亲重点提到了傅雷,现在傅雷的工作每天四、五个小时,和前四年工作10、11个小时不能再相比,脑力、体力大大的减少了,居住环境很清净。说到自己,无非是练练字,看些英文,看看肖邦的传记之类,傅聪妈妈说自己年近半百,已是强弩之末,只能做这些聊以自遣的事情。亲爱的儿子,我们不难看出,傅聪的妈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他们夫妇的生活很单调寂寞,希望儿子能够多多来信。
母亲年近半百,仍然孜孜不倦,这种勇于进取的态度,就是对儿子最好的榜样。
一向乐观豁达的傅雷,在8月的一封信中,流露出从来不曾有过的消沉,足见他当时有多么颓废和衰败。
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他又怎能不苦闷呢,唯有在自己最亲最爱的儿子面前,这种苦闷才能吐露出来。
这时的傅雷是敏感的,对一切事务感知都既敏锐又强烈,他常常笑自己愚妄:“不知这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苦闷,还是我特殊的气质使然。”这种情形的傅雷,让人看了很难过,此时此刻的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在一位父亲最无助的时候,只有想到儿子时才会有些安慰,但是又想到随时都有离开儿子的可能,儿子的将来、儿子的发展他是永远看不到的了,十年,二十年后的情形,对于傅雷来说将永远是个谜。个人消失了,茫茫宇宙照样进行,个人算的什么呢?这该是多么痛的领悟。
亲爱的儿子,妈妈对傅雷当下的情况充满了同情,但妈妈相信,傅雷最终还是乐观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有多优秀,未来的前景有多光明,他只不过是一时颓废而已。
妈妈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由自主想起了你的未来,再有十年,二十年,亲爱的儿子,你一定会无比优秀,无比成熟,无比挺拔。妈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嘴角上扬的。
妈妈虽然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但是妈妈对自己的职业是非常热爱的,不想虚度每一天。生的再平凡,也是限量版。这一生,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怨无悔。坚持十年,再坚持十年,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亲爱的宝贝,我和你爸不是100分父母,但我们会试着做合格父母。我们现在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将来的甜。
愿你健康成长,自由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