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加澍先生在《我的教育观》讲座中,针对素质教育下的教师、学生现状提出许多尖锐性问题,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一个在第一线工作十多年的老教师,对于工作中的许多苦恼与疑惑,在这里寻到了答案。
学生的困惑:学习物理有什么用?答:“我觉得学物理不仅烦,而且一点用也没有。”“不学不行,考学100分呢”
吴先生的调查结论:中学毕业后,只有1%的学生今后会用物理。当年的学生毕业后甚至这样调侃他:“老师,您教给我们的物理知识都还给您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同感)
面对这样一个现状,那我们老师教是不教,该怎样教,教什么。下面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工作的一个方向。诺贝尔奖获得者劳厄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
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弗来克斯纳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文中提出:只有无用的知识,才是最终有用的。而庄子在一千多年前也说过: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如何教,教什么是至关重要的。给我触动很深的是下面一句话:把属于学生的东西还给学生。
罗杰斯认为: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要琢磨出如何去教学,就在于弄清楚什么时候应该闭上自己的嘴——绝大部分时间。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把握“闭嘴的艺术”,〈1〉三个必讲:核心问题必讲、思路问题必讲、疑难问题必讲。〈2〉三个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不讲、学生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而要做到这点的课堂形式具备了以下特点〈1〉大道至简——课堂形态:回归本真。因为大凡最普遍最本真的东西都是最简洁的。〈2〉大智若愚——教师思维还原稚化。还原: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稚化:回归学生的思维起点。老师与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同频共振才能产生共鸣。〈3〉大成若缺:教学过程留有余地。自然界的一个共性:完美的东西要有一个空缺,不能求全求美,这样才能有生命的张力。教学同样不应片面追求完美无缺,要学会运用留白艺术。
李政道言:“求学问,须学问;只学答,非学问。”为人师者,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