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走,思考的最佳时间
早晨,步行上班对我来说可谓“一箭双雕”,既能在繁忙中坚持锻炼,又能利用30分钟的步行时间进行思考。每天6:40准时出门,一路迎着花香,听着鸟鸣,边走边将一日工作进行梳理与思考,走到学校,当日的工作日志及重难点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今天晨走思考,任务有点艰巨——5分钟的队伍建设交流。那是上周一晚上,9:30在丁丁群听完小语研课第三次线上学习《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本次授课内容重点是利用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进行学习任务群的讲解,课程信息量特别大,特别烧脑。为了便于反复学习,深入理解课程内容,课程结束后又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学习笔记补上全。等洗漱好,已经是十一点多了。刚刚躺上床,打开《儿童读写三十讲》,就听到“叮叮”微信信息提示声。谁还在这个时候发信息来?打开一看,是中心学校办公室的王老师发来信息,说黉学的教师成长很快,要我在下星期四的校长会做一个5分钟的队伍建设的交流。5分钟,既要把事说清楚,又要突出亮点;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有方法指导,对我来真是一个挑战。因为任务难度有点大,加上创文、安全、月会课、共读一系列事情,一直没有动笔写,已经是星期二,离交流只有一天半时间了,必须在今天内完成文稿!
我一边走,一边回顾学校成立以来所做工作:学校成立从决定到招生办学,仅仅一个月时间,一个人做学校规划、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开学准备……开学了,教师来自不同学校,素质良莠不齐,课堂教学令人担忧;努力一年,达到预期办学目标,但因城市规划,办学地点不确定,学校前景不明朗,招生情况不乐观……为走好学校办学的第一步,加快队伍建设,加速课堂建设,已近五十的我,排出万难,咬着牙在新网师里当学生学习,在学校当师傅,一边学一边实践,一边学一边教老师,力新网师平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一路走来,个中的艰辛只有自己才知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所成功的学校,既是培育学生的殿堂,也是成长教师的摇篮。让老师们看到学校发展的美好前景,利用新教育的“三专模式”不就是队伍建设的利刃吗?想到这里,“打造专业共同体,加速队伍建设”的交流题目诞生了。根据人们对数字的敏感,我就以“六个一”来进行交流。
追逐一份幸福。“幸福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一是你觉得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一是你觉得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黉学发展的高定位、历史赋予的责任,是每一位黉学人共同追逐的幸福,是其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也是队伍建设的根本。
明确一个重点。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师生成长的主阵地。为此,学校抓住教学研究这个“牛鼻子”:构建周前小教研(教研工作一周要览)、每周集体备课/共读活动、每月会课、共同体活动“四级教研体系”;依托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行动研究,进行“六度四环”课堂研究;制定领导听评课、师徒互听互评、教研组听评课三级听评课制度;建立集体备课与共读活动同步开展教研模式……通过一系列举措,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让理想课堂落地黉学,促进队伍专业化成长。
树立一个理念。杜威说:“人们因为有共同的东西而生活在一个共同体内……为了形成一个共同体或社会,他们必须共同具备的是目的、信仰、期望、知识……”对于新成立的黉学,树立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理念,打造专业共同体成为队伍建设的必须。一是制定半天无课日制度,进行集体过课和专业共读,在共读共写中进行智慧碰撞,生成教学智慧。二是组织好假期共读活动:寒假全校共读一本书;暑假自由阅读,开学由新调入教师担任评委,对教师的阅读交流进行评比。在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中,改变教师的成长范式和生活模式,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认同。
建立一套制度。队伍建设是“造血”,制度是“造血”的机制。黉学历时一年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首先是工作指南,其次才是考评依据,不再是冷冰冰的专门对付老师们的“绳索”,而是成为充满关怀的“工作宝典”。
改变一种会风。会议是黉学团队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契机。黉学的会议不是简单的传达会,而是交流会、学习会。每次除了必要的上传下达,都安排学习交流内容:班主任论坛、业务资料检查反馈、每月作业检测分析、外出学习交流……在交流中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认同一个文化。当下,个人英雄主义已成为过去。黉学的每位教师必须高度认同黉学团队文化:一是要团队作战。大到集体备课、共读活动、每月会课……小到一个通知的编辑,都是团队智慧和力量的体现;二是要竭尽全力做好个人工作,不给团队添麻烦。这样的认同,让教师有了归属感与获得感,实现了“我”到“我们”的转变。
凸显一人作用。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人物,校长高度的决定着教师的高度,校长的认知决定着教师的认知。校长的所作所为有时候等同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文化。在队伍建设中,要凸显校长的“头雁”作用。校长要身先士卒、以身示范,要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深入家庭,要信任每一位教师,要与团队并肩作战,要作维护规章制度的第一人。
兴校必先强师。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才能得到成长,学校才能发展。“六个一”队伍建设,让教师生命开花,让教育繁花似锦。
值周,发现问题的好时机
30分钟步行到学校,第一件事是巡视校园内外。这个时候,一是能掌握老师们的工作情况及班级管理情况,能发现学校工作的亮点及存在问题;二是能利用这个时间与护学岗家长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家校共育存的问题。本周是一(2)班家长护学,家长早早地就在指定地点等候学生,为师生出入保驾护航。每次看到路灯下,家长护学岗那一抹红色,就觉得特别感动与温暖,正是因为有支持学校的家长,学校的一切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他们的支持,让我和老师们在感动之余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对得起这份支持与信任。
我走过
听课,师徒共成长的渠道
上课,生命在教室绽放
共读,智慧的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