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7岁抑郁。19岁抑郁。16岁怎么判断得抑郁?
“你怎么又不开心了,整天闷闷不乐的。”
“你这么大了还哭什么哭,有什么事不能说出来。”
“你这样会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你要振作起来。”
“……”
这些话,你对孩子说过吗?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有过面对孩子抑郁的困惑。但是长期冷漠或无效安慰对孩子的影响,大部分父母都不知道。
17岁抑郁。
一、你越冷漠,孩子越抑郁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每种心理障碍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创伤造成的。”对于我们来讲,冷漠或安慰是短暂的应付方式,对于孩子来讲,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研究表明,当孩子面对冷漠或无效安慰时,往往会出现3种反应:
第一种反应:自责自恨,内心空虚
为了让父母不再失望或厌烦,他们选择了隐藏自己的情绪,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久而久之,易发展成自卑型人格,性格变得消极悲观,缺乏自信和自爱。
朋友小华就是这样,他从小就是一个忧郁的孩子。父母总是对他冷淡或敷衍,让他觉得自己没有价值。长大后他开始尝试吸毒、自残等方式来逃避现实,但是内心的空洞依然无法填补。
第二种反应:逃避现实,沉迷网络
这类孩子看似活泼开朗的外表下,内心早已经失去了希望。
樊登老师曾对这种情况进行过解释:“有些孩子你看他很快乐,其实是孩子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痛苦,所以把自己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沉迷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学习困难、社交障碍、人格分裂等问题。
17岁抑郁。
第三种反应:压抑情绪,爆发危机
这种表现的孩子常见反应是不爱说话,严重些会出现自杀倾向、暴力行为、精神崩溃等危机。
看到这样一条新闻:一位妈妈因为儿子成绩不好,总是对他冷嘲热讽,14岁的儿子一天晚上突然从楼上跳下,幸亏被树枝挡住才保住一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忽视、否定和批评,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自我毁灭性。这类孩子会更早进入抑郁期,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甚至越长大越危险。冷漠或无效安慰孩子的后果,比我们想象中严重得多。
当我们冷漠或安慰孩子时,看到孩子的表现只是表象,那些更深层的伤害,则隐藏在内心之中……除了心理方面,冷漠或无效安慰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医学博士Robert Sapolsky曾对于“父母冷漠或无效安慰对孩子伤害”进行了一项长达十多年的研究。研究发现:长期受到冷漠或无效安慰的孩子免疫系统在112分,而没有遭受冷漠或无效安慰的孩子,免疫系统在124分。也就是说,长期遭受到父母冷漠或无效安慰的孩子,身体不仅会受到损害,抵抗力也会受到影响。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无知或无奈,当作对孩子的关爱。
17岁抑郁。
二、做好这3点,不冷漠也不安慰
冷漠或无效安慰会让教育效果适得其反,那孩子抑郁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以下2个方法,建议收藏:
1、正面肯定
《亲密关系》中说:当我们正面肯定时,孩子始终观察着我们,他们眼见最亲爱的父母给予支持,可能会满心感动,也可能会满心欢喜;但唯一可能的,是收获爱与改变的动力。当你发现孩子抑郁时,不妨试试书中的正面肯定法:(1)关注孩子的优点问问自己“孩子有哪些值得赞扬的地方?我能够如何表达对他的欣赏?”(2)肯定孩子的努力告诉孩子“你做得很好,我看到了你的付出和进步。”(3)鼓励孩子的潜能用积极、期待的语气对孩子说“你有很多潜力,我相信你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正面肯定,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从而减轻抑郁情绪。
2、情绪表达
《亲密关系》中说:当我们情绪表达时,孩子始终倾听着我们,他们眼见最亲爱的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可能会满心理解,也可能会满心信任;但唯一可能的,是收获爱与沟通的技巧。当你发现孩子抑郁时,不妨试试书中的情绪表达法:(1)倾听孩子的情绪问问自己“孩子现在有什么感受?我能够如何给他一个安全和舒适的倾诉空间?”(2)反馈孩子的情绪用同理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孩子说“我听到了你的心声,我理解你的难处。”(3)分享自己的情绪用真诚和坦诚的语气对孩子说“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当时是这样处理的。”情绪表达,不仅可以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还能让他们学习到有效的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方法,从而缓解抑郁情绪。
3、多陪伴和沟通
《亲密关系》中说:当我们多陪伴和沟通时,孩子始终感受着我们,他们眼见最亲爱的父母在身边,可能会满心安心,也可能会满心温暖;但唯一可能的,是收获爱与成长的力量。当你发现孩子抑郁时,不妨试试书中的多陪伴和沟通法:(1)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问问自己“我能够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多陪伴孩子?我能够如何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给他一个自由和舒适的环境?”(2)给孩子适当的关怀和支持用温暖和关心的语气对孩子说“我在这里,你不用担心。我会一直支持你,你不是一个人。”(3)给孩子积极的引导和建议用鼓励和期待的语气对孩子说“你有很多优点和梦想,我相信你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愿望。”多陪伴和沟通,不仅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信任和亲密,还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鼓励,从而恢复抑郁情绪。
17岁抑郁。
三、抑郁后,及时干预
当然,生活挫折多多,难免有导致抑郁的原因。如果你已经发现孩子有抑郁症状,一定要记得及时干预。很多父母其实并不重视,这点从干预方式就能看出来——“你这样不行啊,你要振作起来啊。”“你要多出去走走,多跟朋友玩玩。”“你要看看医生啊,吃点药啊。”这种看似关心的行为,其实是无效或有害。
干预的第一步,就是专业。要寻求专业人士或机构的帮助,以科学和正确的方式治疗抑郁。不瞒大家说,这个步骤对我很重要:有次我发现女儿总是无精打采、失去兴趣、睡眠不好等症状,我意识到她可能有抑郁倾向。于是我带她去了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和诊断,她被确诊为轻度抑郁症。在医生和心理师的指导下,她开始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和配合,她的状态明显好转了。专业干预在关键时刻,让我及时发现和解决了女儿的问题。
FCC赋能教育系统:从孩子的问题出发,运用十大技术模块,综合考虑家庭、孩子、学校、社会、环境五大因素,寻本探源,从根源上解决孩子和家长的教育难题,防止问题反复的同时,还能预防其他不良习惯的新生。
教育学者尹建莉曾说: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智慧,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养娃不易,别让你的辛苦付出,被错误的冷漠或安慰方式抵消掉。我们是孩子正在成长的榜样,每次发现抑郁前请想一想,这个选择会产生什么后果,会教会孩子什么,相信结果会大不一样。也许你会发现,你的选择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影响了你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也许你会发现,你的选择不仅教会了孩子如何面对抑郁,也教会了孩子如何面对生活。也许你会发现,你的选择不仅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支持,也让孩子感受到成长和进步。所以,请不要忽视或误解孩子的抑郁,而是用正确和有效的方式去帮助他们。请记住,你不是孩子的对手,而是孩子的伙伴。请记住,你不是孩子的敌人,而是孩子的朋友。请记住,你不是孩子的教官,而是孩子的导师。请记住,你不是孩子的主人,而是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