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学习推广“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重视抓基层、打基础,更体现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检视出来的问题清单已经到了整改销号阶段,党员干部应在一线,力行为民,保证基层工作深度、温度、真度,让工作营养不流失。
找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切口,破开浮冰杂絮,保证“四下基层”有深度。深切口是“四下基层”发现问题的第一窗口。没有深度,基层工作容易“浮在表面”,也容易陷入“上下不接”的窘境。“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基本功”才能深入群众,知道群众的“急难愁盼”,“四下基层”的切口有多深,民生民声才有多真。党员干部要把时间从办公桌前抽出来、从屏幕前抽出来还给群众还给基层,下深一层、想深一层、做深一层,思考基层实质内涵,将“观天井口”变作“为民窗口”,以工作的“深度”换取群众的“信任度”。
找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恒心,扫开积尘泥泞,保证“四下基层”有温度。群众的满意度是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温度计”。“四下基层”是长期性、常态化的措施,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不能“忽冷忽热”。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解决水电照明、公路建设和办公场所难题,用一路风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员干部的“温度”。党员干部下基层要保持初心“恒温”,在调研积累的基础上,多角度全方位地剖析问题,围绕基层转一转,全面考虑基层对象和工作目的,用沾满泥土的鞋、汗水浸湿的衫、太阳晒黑的手去打造“有温度”干事环境,以37℃服务“温度”换取100%群众“满意度”。
找到“为谁辛苦为谁甜”的真切,去开杂质水分,保证“四下基层”有真度。党员干部工作中去掉水分杂质,才能感受到基层的泪水汗水是那么真切。从政策宣讲到现场办公,党员干部要注重工作的“真”,找准发力角度真听、真讲、真察、真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抓让“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作,从研究落实再到回访,无一不体现一个“真”字。党员干部在面对基层问题、开展基层工作时,不能只看报表数据,更要看政策宣讲反响、调研成果反映、信访接待反问、现场办公反馈,把根源找真、把措施做真,让落实的“真度”换回生活甜蜜的“可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