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一次去现场参加了工作室的活动。
张老师上了一堂整本书导读课,去之前我应该预习一下的,啥是导读课,不懂。
张老师带学生读的是高尔基的《童年》。课的开始,她播放音乐,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书名,想起了什么。音乐《童年》的播放,孩子们想到了自己童年往事,回答比较积极。
接着ppt出示高尔基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作者的家庭境况是不幸的。
张老师说:“幸福的童年都有相似,不幸的童年却各有各的不同,让我们去感受高尔基苦难的童年。”
教师出示阅读片段,有范读,有学生齐读,有对后面情节的猜想,有学生谈感受,有学生的大段时间的安安静静地读。
课后评课的氛围不错,让所有老师都发言,果然来的都是好苗子。我旁边坐的老师,听课记录记了满满一大页,红笔写的也是密密的一行又一行,她是最后一个发言的,却也有自己独到的思考。有老师从课程标准里的要求切入对这堂课的点评,有老师的发言真是精彩,大家不由得鼓起掌来。
听完大家的点评,我也慢慢明朗课外阅读导读课是怎么一回事。
导读导读,学生还没开始读,教师要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拿《童年》这本书来说,如果是我设计,我会怎样事实教学呢?
先让学生了解高尔基所取得的成就,然后教师说:这样一个文学创作上取得大成就的人物,她的童年经历着什么呢?然后把整本书的故事梗概给学生作一介绍。
管建刚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这句话我十分赞同,读这本书,应引导学生去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
后期再去网上找找关于阅读整本书的相关资源再去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