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江汉间一位男子爱慕女子,而又不能如愿以偿的民间情歌。
《毛诗序》说: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御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意思是,汉广这首诗,是文王之德所恩泽到的。文王之道治理南国,可以使得江汉之域更加美好,没有因为求之不得而僭越礼仪,而是知晓自己求而不可得也。
因为牵扯到文王之道,实无关诗旨。《韩诗序》曰:汉广,悦人也。与诗意相符。
诗人以乔木下无法休息以及江汉难以渡过为比,抒写自己失恋的心情。【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二句点明了诗的主题。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夫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
意思是,喜欢的东西会去追求,但是只可见不可求,这种越希望得到却得不到的失望感就愈发沉重。
此说确能体会作者真挚恳切的心情。
这首诗每章末尾的四句叠泳,将游女迷离恍惚的形象、江上浩渺的景色,以及诗人心中思慕痴迷的感情,都融于长歌浩叹之中。感情不能自已,所以诗词也不能不反复。而后人正是在词语的回往反复之中,获得美感。吟咏此诗,总觉得烟波满眼,樵唱在耳,诗境深远,余音袅袅。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乔木:高耸的树。《毛传》:南方之木美。乔,上竦也。
休思:思字毛诗误作息,韩诗作思,是。思为语末助词,下同。
汉:汉水。源出陕西省西南宁强县,东流至湖北省汉阳入长江。
游女:出游的女子。韩诗释游女为汉水的女神。
江:长江。
永:长。三家诗永或作羕,韩诗作漾。漾是羕的后起字。永、羕字異义同。
方:乘筏渡过。这里方用作动词。陈奂传疏:按传以【南方之木美】兴汉上之女贞。上竦之木不可休,兴出游之女不可求。汉广不可泳、江永不可方,亦因见江、汉而起兴也。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高扬貌。《说文》:翘,尾长毛也。【尾长毛必高举,故凡高举曰翘】。
错:交错。错薪:杂乱的柴草。
楚:植物名,又名荆。
秣:喂马。《说文》:秣,食马谷也。
魏源诗古微: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南山之析薪,车辖之析柞,绸缪之束薪,豳风之伐柯,皆与此错薪、刈楚同兴。秣马、秣驹,即婚礼亲迎御轮之礼。
意思是,诗经三百篇中凡是说娶妻的,都以砍柴取兴。古时候嫁娶必以火把为蜡烛,所以《南山》之析薪,《车辖》之析柞,《绸缪》之束薪,豳风之伐柯,皆以砍柴、割荆条同兴。喂马、喂小马,即婚礼亲迎御轮之礼。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篓:生在水中的草,叶像艾,青白色,今名蒌蒿。
驹:按驹当作骄。《说文》:马高六尺曰骄。指高大的马。
据《陈风》、《小雅》,则知周南本亦作骄也。盖六尺以下,五尺以上谓之骄,与驹义迥别。三诗义皆当作骄,而俗人多改左驹者,以驹与蒌、株、濡为韵,骄则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