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学习法》是我开年读的第一本书。我经常在想,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与时俱进,怎么样才能做到高效学习?
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缺的不是方法,而是行动和有效的方案,读完这本书后,这种感觉更甚。
谁都知道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以致用。学习就是为了运用,为了创造出更大、更高的价值。
学习无非就是三个阶段:输入、消化、运用。但作者给三个阶段都加了一个修饰词,精准输入、深度消化、多元输出。三个修饰词让云里雾里的东西,一下子冲破了迷雾,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如果知道考试考什么,那就会学什么,肯定能得高分,这样的输入就是精准输入。这就是一种倒推思维,要用什么就学什么。
由此可见精准就是要有:1.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清楚自己想要的结果。2.是否达成目标。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围绕是否达成目标而进行,这样就不会做无用功了。
精准还要求直击本质,从根上去学,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老子说:世间万物零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我们如果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可以将它进行迁移,运用到更多的领域。
就像麦肯锡的“MECE”原则,英文全称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做事情,能做到“以终为始,不重叠、不遗漏”,这样的路径就是精准。
精准的还要适合自己。如果是考试型的学习,要做到四个关键词:透、全、串、多。
透:所谓透,要知道为什么,能知其所以然。
全:所谓全,通俗地讲就是没有死角,对知识来说就是不留疑点、不留盲点。
串:这四个关键词里的一个动词,就是要把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知识体系。
多:多就是不断地去重复,就像《刻意练习》这本书里头提到的“一万个小时”的定律一样。
人们通常特别强调学习的资料,其实从人一生来说,资料不是第一位,学到底才是第一位,做时间的朋友,从一而终比选什么都重要。
我们都觉得“夹心饼”美味又好吃。学习分学前、学中、学后,只要把学习的“夹心饼”做好了,那么学习也是一件既有趣又有意义的好事情、妙事情。
那有了精准输入,如何做到深度消化?深度消化先要做到精准自查、无条件自信。
所谓精准自查,就是查漏补缺,哪里不会解决哪里。
无条件自信就要拥有一定的钝感力,不管问题、漏洞多么幼稚、甚至是弱智,都要无条件地相信自己。
还要遵循72小时定律,在72小时之内必须行动,查资料也好,问人也好,尽量做到将已知应用到未知,运用知识的迁移才会让一切变得更容易。
要深度专注,拒绝干扰,一次只攻一个难点。在智能手机时代,要做到深度专注真的很难。可以试着用两种方法去隔绝,第一种物理隔绝: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隔绝干扰物。第二种琐事隔绝:不要受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干扰。
自己在深度消化的时候解决不了,那就可以借助外力,但记得一定要科学选“对的外力”,只有精准的反馈,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多元输出基本上分为四层,第一层表达型输出,就是用讲的方式输出,比如费曼学习法。第二种解题型输出,第三种考试输出,第四层做事、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输出并不是一次性完成就行了,要多次输出,刻意练习,方能熟能生巧。
在输出的时候要注意三个关键的要点:目标、突破和反馈。突破会刺激练习,练习会给予反馈,反馈会促进改进,改进又进行练习,最终实现目标,做到真正的闭环学习。
本书里有一个观点,打破了我惯常的认知。不管是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学习上,我们都推崇自律。自律的本质其实就是自制力,而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因此别太迷恋自律。
习惯,其实更加重要。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方法、固定的工具、固定的场所等等,一到这个时间或是空间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做一些习惯性的事情。
人生最大的阻碍就是拖延,干掉拖延三秒就行了。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先接受自己的拖延问题;第二步:开干三秒的小仪式;第三步:干下去,先干两分钟再说;第四步:先干难的、更高段位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改变做事的顺序,做到延迟满足,从而干掉拖延的问题。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讲的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就是人的原始本能,无意识的那个我,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指自己可以控制自己,有人的理性和智慧,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指接受教育之后的自我,会根据社会形态去要求、去规范自己,尽可能做到至善至美,遵循道德原则。
在人格结构里,三者相互交织构成整体,学习让我们拥有健康的人格,做更好的自己。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用极简的学习方法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