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被自己吓到了,其实细细想来,亲子关系中我们多少人被自己的样子吓一跳?
《都挺好》中苏大强卖掉房子分了钱离家出走去找小保姆菜根花,菜根花却并没有收留他。
苏大强无处可去,却并不承认自己的错,而是假装要跳河,拿个大喇叭给儿子女儿抹黑,到了派出所当着警察的面,依然要抹黑儿女。
在各种解释无效之后,苏明玉直接喊着苏大强的名字,把他骂得发病晕过去送到了医院。
医院等候的时候,明玉自己被自己的样子吓到,她说“我居然变成了我最恨的人。”
苏明玉是真的痛恨赵美兰吗?
无独有偶,最新一期播出的《老师请回答》里面,7岁女孩大齐参加节目,诉求就是“感觉妈妈不爱我”,希望“妈妈能对我好些”。
大齐在听完妈妈讲述之后,总结姥姥用折叠凳扔妈妈,现在妈妈就推自己,把自己的头撞到钢琴角上。
大齐的妈妈也谈起了自己最初的愿望,是和大齐建立自己和父亲那样的关系,绝对不要成为妈妈那样的状态。
但是她却在不知不觉中又重复了妈妈对待自己的方式。
许多人不知不觉地走着,回头看向自己才发现,自己莫名其妙活成了最恨的父亲或母亲的样子。
逃不掉的亲子关系模式——原生家庭就这么可怕吗?
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魔咒般的现象,讨厌极了酒鬼家暴父亲的女儿找了个老公,竟然还是酒鬼,酒后还会大打出手。
从小被母亲管束到痛彻心扉的男孩,好容易成家立业,却又找了一个类似母亲性格的妻子,接手母亲,继续对自己的管束。
而我也从自己身上找到了这样的印证:小时候母亲对我寄予厚望,她担心我会骄傲,于是时时提点我不如人之处,用这样的方式激励我。
每次被成功击中薄弱时,我总能感受到愤怒、失望、挫折、失败感几乎冲破我的头顶却又让我无能为力的难过。
等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总想着能够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爱,却又时不时发现我又在无意识的时候,用了曾经用在我身上的方式批评我的儿子,而且自己也是理所当然地觉得“这就是为了他好”。
朋友小乙小时候也遇到过百般挑剔并拿她和别人比较的母亲,长大后性格变得异常敏感并自卑。
每每聊天,总是把自己放到极其卑微的状态,似乎一抬起头来就会被人当做比较的对象。
而我却又时不时看到她被别人有心或者无意的话给激愤的样子——她总是很容易受伤。别人的一句话她能反反复复想好久,从里面发掘对自己的恶意。
想要劝她改变的时候,她却总是说起自己的原生家庭,说起自己的童年。
……
太多的例子证明了一个看似魔圈的事实——我们似乎脱离不了原生家庭的影响。
莫非原生家庭真的就是逃不掉的魔咒吗?
原生家庭的魔咒为什么那么难破除?
《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在与家庭断绝关系之后到最终和解之前,一直在做一件事,要证明自己给赵美兰看。
有人说,苏明玉即使是为了跟家里赌气,但是她也成功了,有了大房子、有了几辆车,甚至都可以用“呼风唤雨”来形容她所取得的成绩,这难道也算是和赵美兰做对?也能算是原生家庭的魔咒?
那些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背后,明玉最安全舒适的感受,竟然是食荤者一个招待客人的沙发。
平时回到自己的住处,她就只有蜷缩在浴缸里才能够睡着。
房子再大、家具再现代化,明玉的家里也只是一个家庭化的办公室,没有一点生活的气息。
而当她最终放下与母亲的心结,打开旧宅的大门时,内心的画面是母亲将幼小时候的她抱起拥入怀里。
而《老师请回答》中的大齐妈妈,并不是真的想给大齐报那么多的辅导班,让大奇喘不过气来,她其实也明白,像父亲和自己那样的相处,一定不是用这样的辅导班来维系的。
大齐妈妈在节目中控诉着姥姥,而且看起来对姥姥充满仇恨,但是她却在不知不觉中活成了姥姥当年的样子。当最后说出与姥姥和解的期待时,她看似那么强硬的人,竟然希望姥姥能当着她的面表扬自己哪怕一次。
原生家庭的魔咒之所以难以破除,都是因为表面上坚不可破的憎恨的坚冰之下藏着的爱。
恨之深,爱之切。
那么多年,苏明玉一直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对抗着赵美兰,期待“最终离她远远的”。
但是正因为这样的期待,她的目标无一不是以赵美兰的背影为动力,砥砺自己前行。
而最最可悲的是,她因为恨,而活成了对方的样子。
都说因爱生恨,反过来想,活成对方的样子,何尝不是因为爱呢?
尤其孩子对于自己的父母——
我活成你的样子,来看看,我是否可以最终理解你;
我活成你的样子,期待此生你终究可以看到我;
我活成你的样子,终于以这样的方式与你合而为一,因为——我爱你。
那哪里是恨?分明是不愿意放下的纠缠。
原生家庭是茧,想不想成蝶的关键却并不是茧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同时来自于父亲和母亲,所以每一个人内心里都希望从生命的源头得到肯定。
那就是父亲和母亲的爱。
作为父母,如果无法给予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正确的爱的方式和爱的表达,就会让孩子对爱有了匮乏感。
这种匮乏感会成为一种动力,让孩子不断以各种方式寻求爱。求之不得,就变相成为恨的伪装,把对爱的渴望隐藏在潜意识里,自己都无法察觉。
破除原生家庭的茧,需要首先看向亲情关系,看到自己对爱的渴望。
心理治疗中有这样一句话“爱是一切的答案”。当看清楚内心隐藏着的对爱的渴求,才能放下恨和愤怒,放下纠葛,理顺亲子关系的乱麻。
接下来,需要接纳自己。很多孩子之所以感受不到爱,是因为潜意识中对父母的爱所致。
这句话说起来很矛盾,但是我们永远不知道我们内心深处到底有多爱自己的父母——我们的爱有时候会以一种非常无厘头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无厘头在于,当我们得不到想要的爱时,就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这是因为“我不够好,我不配得到这些爱”。于是得不到的爱就变成了一种对自己成长的一种执念——向着父母期待的方向,或者干脆变成父母的样子。
只有我们与自己和解了,接纳自己了,才能够让自己的内心敞开。
最后要做的就是学会放下。这是破茧成蝶的关键。当我们成年之后,很多事情可以和父母聊聊以解开心结。但是有时候现实已经没有了这种可能,如同明玉无法和母亲和解一样。
那么,就让我们从心里学会对无法再见到的亲人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这四句话非常简单,却有着让自己内心放下的魔力,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心结,并由衷地对着这个心结所联结的亲人重复说出这四句话的时候,我们终将慢慢放下,不再纠结于过去,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生命总是盘根错节的,而盘根错节之间总有生命向阳生长的动力。
如果我们无法从别处寻得爱,作为成人的我们可以学着自己更好地爱自己,看到自己,才能让生命破茧而出。
——————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点赞转发,谢谢!
我是晨光微晓,俩娃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喜欢阅读,在育儿和写作中不断成长。投身儿童早期阅读近10年,期待和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