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对Couple:
1.内心动机 vs. 生理动作
提出某种内心的动机,把这些动机用简单的生理动作传达出来。
动机不强大,动作不持续。比如为啥减肥,可能就决定了能不能持续行动减下来:)
2.内在目的 vs. 想象力
需要燃烧起来的是你的想象力。
动作的背后没有一定的目的,所以完全是机械的。
3.内在基础 vs. 注意力
假使一个动作没有内在的基础,它不能支持你的注意力。
(2和3也可以合并,内在目的/内在基础-想象力/注意力)
4.主体欲望 vs. 外部刺激
艺术家在内心里燃烧起一朵火花。每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都渴望着在自己内心里创造出一个比真实地围绕着他的人生更为深湛而更为有趣的生命。
-假使幕开了,观众坐在那儿,这种欲望就会来了。——To Have
-假使真是艺术家,没有这些附属的东西也会感到这种欲望。——To Be
所以,To have状态和To be(内心燃烧的火花)状态下指导的,To do的品质是不一样的。
就好比小丑精神,带上小丑的道具鼻子,就是C位,没有观众,只有好奇心和好胜心。
5.实在的世界 vs. 想象的领域
-表演有动机,舞台的动作都非具有内在的根据,要合理、贯串、真实。
-“假使”可以当作一架电梯,将我们从实在的世界升腾起来到想象的领域。
非即兴搬演,用“假使”,在默戏,在打造自己的预制件。
喝水赶在口渴前。
二、“假使”的效能
1.四大功效
(1)力量——能够在内部产生一种即兴的、内心的刺激。
(2)简单——便当而简单、清晰的、直率的、公开的。
(3)酵母——随时发酵、激发内在而真实的活动。
“假使一个行动连接着第二个行动,再引导起第三个,那么就会创造出动率和紧张。”(3.3)
(4)自然——不强制、不欺骗、不勉强、不用畏惧。
2.“假使”的时空
默戏——是在同一个空间,设计不同的假使情景,想出不同的动作/策略对应。
假使链——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展的环境中,一个接着一个的发生。
3.接近原理
“假使”——原理:“在创造和艺术中的活动性。”
创造/艺术/活动性,怎么理解?
那么,假使链——就有创造,在创造中 ,就有活动性,而不是僵死。
三、斯坦尼构思精巧
3.1是无情景表演。
3.2是有情景表演。
3.3是有装置表演。其中前半段无情景,后半段有情景。从情景引出“假使”。
3.4对“假使”的效能使进行展开论述。
我猜,后面就该对怎么用“假使”这个原理,展开讲具体的方法论和技术工具。
一个教学,若能够如此结构严谨,有讲有练,相信学员都可能有所收获。
有共读的朋友觉得今天就好像唱了一支山歌,把心声都唱出来了,感动了。
杜丽娘: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