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你知道过年是什么吗?”
“吃糖糖,拿钱钱。”
宝宝稚嫩的声音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是啊,在孩子们的心里,过年似乎就是能肆无忌惮吃着好吃的,拿着长辈给的红包,穿着漂亮的新衣,舒服的享受着假期。过年究竟是什么,对于他们来说和平常没有太大的不同。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年越来越淡了呢?空荡荡的街道静悄悄,没有鞭炮的齐鸣,一切显得那么平静,加上这个特殊时期,连亲朋好友的相聚都是那么的奢侈。成年人尚且有这样的感觉,何况是年幼的宝宝,他们也只能从电视上和大人的故事里感受丝丝的年味。
现在想想我们的童年似乎更幸福一些。那时还住在一个小山坡的平房里,家不大却很温暖,腊月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活的准备过年。
相信这首《腊月歌谣》大家都不陌生,“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
妈妈把每天都安排的满满的,似乎怕到除夕夜做不完。我们就屁股后面跟着凑热闹,偷偷拿糖果和干果(那时候家境不太好,昂贵的干果糖果是留给来拜年的客人的,只敢偷偷的吃一点点)。
盼着爸爸买回来的糖瓜,整个放进嘴里,嘴都合不拢,口水顺着嘴角流出来,依然美滋滋的;盼着一年一次的烧肉丸子,等在锅边馋的眼放光。盼着盼着就到了除夕,这一天似乎是最忙的,爸爸用炭火在院子里搭起高高的篝火,妈妈也忙着准备晚上的年夜饭,贴春联挂灯笼,吃着年夜饭看春晚。眼睛都困得打架也不睡,因为必须要等到零点放炮后才能睡。传说零点放炮后就不能出门了,听起来有点怕,却不知道为什么。
放鞭炮是过年最期待的娱乐,怀有童心的爸爸会买各种好玩的小花炮,会转圈的飞机,一飞冲天的火箭,小小的烟花,还有好多都记不清了,这些回忆是现在的孩子们感受不到的。
大年初一黎明前的篝火开启了新年的旅程,它象征着旺盛的生机,鸿运降临。熊熊燃烧的火苗将院子映照的格外耀眼。穿好新衣围着篝火转圈圈,意在祈福,祈祷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平安顺遂。
小时候总是盼望着过年,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山上奔跑,放着各式各样的鞭炮,围着篝火转圈圈,沿路到邻居家拜年吃糖果,嬉笑玩耍。现在的小孩子们对过年的概念越来越淡,也少了许多的乐趣和记忆。不过前些天看到新闻说有些城市解除了放鞭炮的禁令,想想都觉得开心,孩子们应该会很兴奋吧。这一抹亮光会给过年增添许多色彩,也会给人们因为疫情产生的阴郁心情得以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