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思想中,不仅仅有孔子孟子的观点,和学说,更有一条条孔子礼、仁的言行像《论语》中的一样。而在这些方方面面中,才能找到最为重要的思想——中庸之道。像太极一样的思想,并非中立和平庸,而是讲究做事的度和对事的性质的把握,可谓天人合一。
在论语中,中庸可谓是一种处事方式,在遇到事情时都以此法处理,在人的观念里,下意识的认为中庸是一种工具,实际是一种习惯,一种管理方式。在儒家思想中,中庸便是如此,孔子做事讲究中庸之道,把握那个分寸感,就是合理的不伤人的处事方式,儒家思想义以理政为本,不像道家得逍遥自在,中庸固然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引申为一种处事的方式。而要将此变成一种习惯,更是难为。所以才要真正的发现,中庸之道,他的意义何在?
知道可以用来处事,可以合理的保持和每个人的关系,不会轻易招惹仇敌,更不会得罪人,所以用中庸之道来交结,来处事是一种十分合理的方法。而正因如此,孔子才把中庸之道作为儒家的基本思想。中庸之道才能得以流传,流芳百世。而在现代,人们更要学习这种处事方式。不像之前存在于虚伪之中,人之间基本没有感情都是在互相欺骗。就连一所小小的学校中也有日常的勾心斗角。这是人所很难发现的。所以学习中庸之道的处事方面是多么的重要。
而中庸之道作为一种习惯,会更加的标新立异,当它成为一种习惯时,人就会自然而然的进入儒家,步入儒家学习儒家思想。久而久之,就会得知什么才是君子。慢慢的成为君子,这也是中庸之道的一个作用。而这种作用是长久的,人会自然而然的变成君子,成为了君子,中庸之道的根本,才慢慢被发掘出来。这也是孔子当年创造中庸之道的理念吧,今天我们所见的中庸之道也渐渐演变成一种习惯。但他只是存在于一些人的心中。没有走入社会化,公众化,这是人所担忧的,不懂中庸之道和懂中庸之道的人的差距之间会很大,这也是中庸之道成为一种习惯的缺点吧。
而在我们这个科技日益先进的时代中,很少有君子了,所以我们只有用儒家思想来培养文字质彬彬的君子。光是往人脑中灌入儒家思想的小小的细枝末节,就会使人头疼。所以才要让中庸之道走入这个时代的舞台。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君子,或有君子的气息的人,这是人们所努力的。而在这个时代,我也梦想接触中庸之道做一个。有君子气息的人,中庸之道会成为我的良师,接近君子会很自然,当然,儒家的思想,我要尽力而为的遵守实现。
中庸之道的独特,会改变一个人,渐渐地成为君子,而这是孔子和人所努力的。我们生在这个有浓厚中国气息的土地上,孔子创造了我们的根,而中庸之道渐渐的扎根在人心中。我们渴望成为君子,更想要成为君子,便始中庸之道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扎根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这样我们才是一个君子,一个华夏之人,中国才会成为一个君子大国,中庸之道总会稳稳的扎根在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