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问:求至善在于一心,恐怕天下所有事物,有不能完善圆满处?
阳明先生说:一心即包含天理天性,天下怎么会有离开心外的事物、心外的天理?
徐爱问:比如侍奉父母遵从孝道,侍奉君主而尽忠,交友以信,以仁爱治理百姓,期间有许多事理,恐怕也需要考察下吧?
阳明先生叹息说:这种说法蒙蔽众人很久了,怎可凭一句话就能领悟,今天就依你所问而言。比如侍奉父母,不必去侍奉父母上获得孝道之理,侍奉君主,不必去侍奉君主上获求尽忠的道理,交朋友、治理百姓,不必去交友、百姓上求得一个诚信、仁爱的道理。一切都在内心,心中包涵万理。内心没有私欲、邪弊,就会显现五德,不用外边添加一分。凭借这个纯乎天理之心,以此心侍奉父母便是尽孝道,侍奉君主便是尽忠,以此交友治理百姓,则是遵循信与仁。在去除私欲七情六欲上用功,保存那个生生不息的源头之心就是了。
徐爱对阳明先生说:我有所领悟,但原先的学说仍缠绕内心,尚未解脱。比如侍奉父母尽孝一事,期间有温暖、感情、省亲等等许多环节、方式,是否需要讲究?
先生回答:怎么不讲求?你有个大脑控制,只需要在本心上下功夫,存本心去私欲。比如,讲求冬天温暖,也是从心生发孝顺双亲之心,惟恐丝毫人私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本心。此心若没有个人私欲,纯是天理,就是个真诚孝顺的心,冬天自然而然考虑父母的冷,也会自然而然寻求一个温暖的道理;同理,夏天自然考虑父母的热,便会寻求一个清凉的道理,这都是真诚孝顺的心生发出来的方式,须是先有这个真诚孝顺的心,然后才会有这个条件。比如树木,这诚孝之心才是树木的根,许多细节才是树的枝叶。必须先有这个树根才有这个枝叶。不是先找到枝叶才去找树根。《礼记》说:孝顺之子有深沉爱父母之心,必定心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悦之表情,有愉悦的表情必定有委婉的面貌表现。必须有个深沉孝顺双亲之心为根,便自然而然如此。
我正在#喜马拉雅#听黄庭禅的节目《张庆祥讲传习录》http://xima.tv/whU1Am一起听听吧!(分享自@喜马拉雅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