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房间紊乱,没有秩序,他也不愿意整理,父母应该怎么引导孩子?韦老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言传身教:
1.把握秩序教育的关键期。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2至4岁的小孩子特别愿意遵守规则,愿意把一些事情做好,对规则意识很强烈。遵守交通规则、讲究生活秩序。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教他做一些自己房间的整理,做事情有头有尾,以后孩子就会形成愿意收拾东西,愿意把自己生活的空间搞的井井有条。生活中,有些父母自己就不拘小节,又不懂得把握孩子秩序感这个机会,等到孩子上了小学甚至更大一点的时候,已经形成凌乱的这种习惯,我们再去教他就比较困难。
2.客观看待孩子凌乱习惯,不把它当成问题,不扩大问题。客观对待,不以偏概全,不能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大道理上纲上线,去批评和指责孩子。这样容易和孩子发生冲突,造成新的问题,引发关系紧张等新的矛盾。
3.换角度看待,看问题的积极面。屋子凌乱不爱打扫,不能说明孩子不好,长大后会一事无成。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做了一个调查,他们发展现三分之二以上的名人,都不太喜欢收拾房间。有些孩子不愿意收拾房间,他们待在自己凌乱的房间中,反而觉得很自在,如果搞的井井有条,好像就不自在,没有了想象力。在凌乱的环境中孩子感觉有秩序,他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活中那些不拘小节的人一样是非常优秀的。同时我们发现内向的小孩子比较有条理,外向性格的孩子往往不愿意做一些收拾整理打扫的行为。越外向的孩子越不愿意被约束,环境越乱,他觉得可控,如果整洁了,反倒不可控,不舒服。凌乱有时令人放松,更能保持想象力、创造力。
4.家长循序渐进的辅助引导孩子。父母主动帮助整理,带着整理,享受一起整理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整洁带来的空间扩大等感受,孩子形成整理的好习惯,长大后不会成为垃圾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