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明白,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在一开始,我从学生熟悉的游泳时溺水的情境引入,问他们这个时候最想做的是什么,学生们都说出水呼吸,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核心词——呼吸。之后我就顺势进入聚焦环节,利用书上的呼吸器官示意图和视频,向学生讲解了气管、肺和膈肌的作用。
在探索环节,有两个活动,一个是亲身感受呼吸时身体的变化,一个是模拟人体呼吸实验。这两个活动都非常有意思,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
第一个活动,我的设计跟教材上稍有不同,我是让学生一只手放在肋部,一只手放在腹部,让学生在呼吸时感受胸腔和腹部的变化。很多学生发现呼吸时胸腔和腹部是两种相反的变化,不过,也有学生以为吸气时二者都收缩,呼气时二者都舒张,我并没有马上说这是错的,而是告知学生,手放的位置可能不准确,再调整一下会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第二个活动,我为学生准备了八套装置,都是我提前做好的,这个装置并不难整,就是把大气球往上面套要费点劲。我先用视频向学生演示了操作方法,学生顿时就迫不及待了,拿到装置以后都争着要玩。活动结束以后,我和学生一起总结了装置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器官,每一步操作分别模拟的什么过程,并对学生的积极予以了肯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模型更直观地看到了呼吸时肺的状态。
在研讨环节,我出示了人体完整的呼吸系统结构图,介绍了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还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特别强调,因为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听到这里学生就体会到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
总之,本堂课的教学较为顺利,就是在模拟人体呼吸实验时,尽管事先已经强调要轻轻拉,但还是有的学生扯的太用力了,把大气球都扯烂了,还有,有的学生把装置倒着拿,在桌子上乱敲,结果,模拟气管的小玩意掉进了装置里,要纠正必须把大气球扯下来重新安回去。说明,有的要求光靠老师讲,学生可能记不住,最好是呈现在课件上,我想,如果是上公开课,我一定会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