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重新探索自我
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
- 依赖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得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
- 独立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
- 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魅力论 VS 品德论
通常提到成就自己会有两种理论:个人魅力论和品德成功论。
个人魅力论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状态,人际关系,圆滑技巧。强调行动和态度多过于思维方式;品德成功论强调,圆满的生活与基本品质是不可分的。惟有修养自己具备的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
但是我们的行动和态度取决于我们的思维,而我们的思维有取决于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形成又是与我们成长过程息息相关。由此来看,依据价值观来决策必然会是片面的,价值观只是你的地图,但是品德和原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不会因为每个人的经历而变化,所以依据原则来做决策才是明智的决定。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也正是给我们分享了个人成功和公众成功的原则(七个习惯)。
产出 VS 产能
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更贪婪更急躁,每天一个金蛋已无法满足他,于是他异想天开地把鹅宰杀,想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谁知打开一看,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
这则寓言中蕴含了一个自然法则,即效能的基本定义。许多人都用金蛋模式来看待效能,即产出越多,效能越高。
而真正的效能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二是“产能”——生产的资产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鹅。
人类的四种天赋
- 自我意识,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
- 想象力,即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
- 良知,即明辨是非,坚持行为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
- 独立意志,即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
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思维定式与思维转换
思维定式也可以称作“惯性思维”,就像我们常说的“套路”。它的危害在于一旦我们用惯了一个套路,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容易条件反射出该套路的操作模式,从而造成无法就事论事地、全面地、有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当前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记住有“思维定式”的存在,并在每次处理事件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随便轻易陷入思维定式。
影响圈 VS 关注圈
明白自己要积极主动后,我们应该主动投身哪些事情,才能做到高效能呢?
除去我们没兴趣、不关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处在我们的关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就是影响圈。
积极主动者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长此以往,他们的影响圈会逐渐扩大;消极者过于关注无法改变的部分,则容易产生消极能量,使影响圈不断缩小……
刺激与回应
“都是他逼我这么做的。”
“你知道我妈那个人的,我必须听她的”
“他太吵了,我只能打他一顿”
“离婚手续太复杂,我只能和她在一起”
……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这些都是把刺激到回应之间自己那部分的责任推卸给他人的表现。事实上,在刺激到回应之间,我们还有很大一部分空间,可以做出自主选择。
母亲逼迫我们选择不喜欢的职业,这就是一种外界刺激。当刺激发生后,我们可以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母亲,也可以选择让母亲高兴而顺从她的选择——但记住,这最终是经由你自己选择的,而不要再说自己是被逼无奈。这就是积极主动的开端,习惯主动负责,遇到再不好的境遇,才会知道没有人可以逼迫我,我永远有选择走哪一条路的主动权。
问题也是机会
为了逃避问题,避免冲突,我蹉跎了不下数月。事实却证明,问题反而是促进和谐的契机。 因此,我认为在互赖关系中,问题就代表机会——增加情感帐户存款的机会。
如果父母能把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看作联络感情的机会,而不是麻烦和负担,那么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大大改善,父母会更愿意,甚至是迫切地理解并帮助孩子。
当孩子带着问题来求助时,父母不会大呼:“天啊,又怎么了!”而是想:“瞧,我又有机会帮助孩子了,我们的关系会更进一步。”于是交流成了促进感情的工具,而不是简单的敷衍。当孩子感觉受重视的时候,亲子之间就建起
了一座爱与信任的坚实桥梁。
积极主动的人依赖原则和价值观
积极主动的人绝不浅尝辄止。他们知道要为自己的抉择负责,做出的选择总是基于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基于情绪或受限于周围条件。积极的人是变化的催生者。
消极被动。消极的人不愿为自己的抉择负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受到周围环境、自己的过去和他人的拖累。他们不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主人。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两次创造
任何事物都需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实际中。
这很好理解,比如我们建造一座花园,总是先脑中有了构思,再在笔下绘制蓝图付诸建造。
人生也是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生活环境、早年受教育情况及外界限制构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创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今后的漫长一生,则取决于你就此顺流而下,还是主动设计第二次的创造。
大脑的两份地图
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另一类是依据思维定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
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都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
使命感
有了使命感,你就同时拥有了积极主动的要素,指导生活的愿景和价值观,长期和短期目标以及正确的方向。使命感还会赐予你基于正确原则的书面宪法,让你能够据此高效能地利用时间、精力和才能。
原则 / 灯塔
就我们所看到的,有人以事业为中心、有人以金钱为中心、有人以配偶为中心、有人以孩子为中心……然而这一切大都处于影响圈与关注圈的边界,是否可控并不由我们一个人说了算。
“所以,既然生活中心如此摇摆不定,我们自己难免情绪起起落落,一会儿意气风发,一会儿颓废沮丧,没有稳固的方向,也没有稳定的力量。”
所以史蒂芬·柯维提出,我们应该以原则为中心,度过我们的人生。
原则由我们自己信奉,完全可控;原则就像一条真理,可以被我们默诵,给我们以力量和安全感;原则具有囊括性,可以对生活中的多数事件给予指导,可以允许我们不断修正我们的局限。
以终为始,说的就是我们应以原则为中心,指导自己规划人生,并要始终牢记这座“灯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离航向。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时间管理四象限
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
第四代自我管理的方法比之前的三代管理方法都要先进,这种先进性体现在以下五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它以原则为基础,切实地创造出一个核心模式,让你能够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分配自己的时间,看清楚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和有效的。
其次,它接受你内心良知的指导。这种方法让你有机会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并且最大限度地同你既定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同时,它也给你自由和变通,让你在牺牲既定日程安排,服从更重要的价值观的时候心平气和,毫不内疚。
第三,这种方法确认了你的个人使命,包括价值观和长期目标。这样你在度过每一天的时候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第四,这种方法帮助你明确自己的角色,平衡自己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每个星期为每个关键角色确立要达到的目标,并做出具体的日程安排。
第五,这种方法以一个星期为单位计划生活(需要的时候可以对每天的安排作适当的调整),这让你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不必局限于短暂的一天时间。通过审视自己的主要角色而让自己保持清醒,经常想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
有一条主线贯穿这五个方面,那就是将人际关系和效果放在第一位,将时间放在第二位。
个人管理四步骤
- 确认角色 第一步就是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
- 选择目标 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 安排进度 第三步是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
- 每日调整 使用这种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了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授权
简单来说,就是将手头可以分出去的事情,合理分配给他人。这很好理解。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做不好授权,看似把事情分出去了,却还是自己从头管到脚。
我们应该做的是责任型授权。双方沟通好需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给予对方一些基于资源、陷阱的指导而非具体事项,明确责任与奖惩即可。
从个人成功到公众成功
情感账户
在学习人际交往领域的习惯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就是“情感账户”。它揭示了人际交往的本质: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认知和信任上,我们每做一件与对方有关的事,就是在扩大或缩小这种认知与信任的范围,这就相当于在银行账户存取金钱一样,情感的账户也会随着我们的付出、关心而账户余额充足,随着伤害、索取而掏空账户,会有枯竭,可以投资……都开设在我们心里的“银行”。
投资情感账户的六种方式:
- 理解他人
- 注意小节
- 信守承诺
- 明确期望
- 正直诚信
- 勇于致歉
领导 VS 管理
“以终为始”的另一个原则基础是自我领导,但领导(Leadership)不同于管(Management)。
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理是第二次的创造,会在第三个习惯中谈到。 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为。
管理关注基层,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领导关注高层,思考的是“我想成就的是什么事业”。
用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和华伦·贝尼斯(Warren Bennies)的话来说:“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有效地顺着成功的梯子往上爬,领导则判断这个梯子是否搭在正确的墙上。
左脑 VS 右脑
要牢记管理与领导迥然不同。从本质上说,领导是一种高效率的右脑型活动,常被人们称为一门艺术,其基础是一种哲学理念。
如果你需要解决一些个人领导方面的问题,通常都要先自问一些人生最本质的问题。 一旦确定了人生方向,你就应该对自己进行有效的管理,让生活与设想一致。
相对于自我领导来说,有效的自我管理所涉及的大都是左脑所擅长的能力:分解、分析、排序,具体运用以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等。关于提高个人效能的方法,我总结出一句话:左脑进行管理,右脑进行领导。
公众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好聚好散
无法实现双赢就干脆放弃”的原则也会让大家感到轻松。
就像我们俗语常说的,买卖不成仁义在,就事论事,实在不能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合作时,放弃这次的合作,是一种理智的、避免各自受损的好做法,本次累积的情感账户额度,也可以在下次合作中产生应有的作用。
知彼知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则
自传式回应
- 价值判断——表示肯定或否定
- 追根究底——依据自己的立场,探究别人的隐私
- 好为人师——以个人生活经验指导他人
-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动机判断别人的
聆听五个层次
- 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
- 装模作样,“是的!嗯!没错!
- 选择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
- 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
- 移情聆听。
舍弃回答心,开始聆听
我们应该知道,即便听取他人的可行意见是一种理智的做法,但是好建议并不是每次都那么容易让人接受……比如给予建议者的态度、建议本身的实施难度、接收方的心情等都会对此造成影响。
只要我们将自己代入接收方的角色想一想,就会发现此言不虚。
移情式聆听,就是需要身为倾听者的我们,代入倾诉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并掌握准确清晰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情感的客观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记住,说出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判断。
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什么是成熟?
是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这是赫兰德·萨克森年(Hrand Saxenian)教授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
如果你认真研究那些用于招聘、升职以及培训的心理测试,就会发现不管它们的主题是自我强度/情感相通平衡,还是自信/尊重他人平衡,亦或是关心人/关心任务平衡,其目的都是考察成熟度;而那些沟通分析和管理方格训练术语或评语也是在衡量一个人在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平衡能力。
这种能力是人际交往、管理和领导能力的精髓,是产出/产能平衡的深度表现。敢做敢为的目的是拿到金蛋,而善解人意可以保障其他股东的长远利益,领导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所有股东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很多人用非此即彼的两分法看问题,认为一个温和的人一定不够坚强,但是只有温和与坚强并重,才能实现双赢,这种坚强的作用甚至双倍于赢/输模式的那种强硬。双赢模式要求你不但要温和,还要勇敢,不但要善解人意,还要自信,不但要体贴敏感,还要勇敢无畏。做到这些,在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的成熟,这是双赢的基础。 如果我勇气十足,却不懂体谅他人,我的交往模式就是赢/输——我强硬而自私,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却漠视旁人。 如果我的内心不够成熟,情感有些脆弱,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可能要借助地位、势力、证书、资历和关系来获取力量。 如果我体贴有余,而勇气不足,我的交往模式就是输/赢。我事事以你的想法和愿望为先,却羞于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想法与愿望。
沟通的三个层次
低层次的沟通源自低度信任,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提防,步步为营,经常借助法律说话,为情况恶化作打算,其结果只能是赢/输或者输/赢,而且毫无效率可言,即产出/产能不平衡,结果只能是让人们更有理由进行自我防御和保护。
中间一层是彼此尊重的交流方式,唯有相当成熟的人才办得到。但是为了避免冲突,双方都保持礼貌,却不一定为对方设想。即使掌握了对方的意向,却不能了解背后的真正原因,也不可能完全开诚布公,探讨其余的选择途径。 这种沟通层次在独立的,甚至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尚有立足之地,但并不具创造性。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最常用的态度是妥协,这意味着,双方都有得有失。这种沟通中没有自我防御和保护,也没有愤怒和操控,有的只是诚实、坦率和尊重。但是,它不具创造性和统合综效的能力,只能引致双赢的低级形式。
统合综效意味着1+1等于8或16,甚至1600。源自高度信任的统合综效能带来比原来更好的解决方案,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全心享受这种创造性的事业。由此产生的文化氛围即使不能持久,但至少在当时可以促成产出/产能的平衡。
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身体层面
健康饮食、充足休息、定期锻炼
精神层面
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与大自然相处、思考与独处
智力层面
不断学习知识,靠阅读、写作、参加课程等身体力行的方式使用智力
社会 / 情感层面
不需特意花费太多时光,可在日常与他人交往中完成,但也需要保持警醒,给予自我激励或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