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观察规培心得
对植物种类分类有了更清晰的概念,联想到六年级下册的二单元《植物的多样性》,其中学生通过校园植物进行大搜索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运用二岐分类法进行,但学生对植物分类的学习较为浅显,并不系统、全面、完整。学生只能简单地使用二岐分类法,若涉及到更多的植物分类,仍需更多植物类别有关的前置概念的学习。同样,我们老师也需要储备更系统完善的植物知识,生活中善于观察植物、主动认识植物和探究植物,利用好校园、城市、乡村等一切自然资源,随时随地保持观察探究,日积月累,老师的知识储备也在无形增长。最后你会发现一切皆有趣,研究发现也十分美妙。我从罗老师和曹老师身上看到了他们专研和热爱,也看到他们了大量的知识积累,受到了极大的感染。我相信一位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老师,带出的学生也能时刻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
本次自然观察培训贴近生活自然,非常生动有趣,也给我在科学校本课程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启发。其实我们学校内的植物也不少,目前我们还需要利用好校内的自然资源,让校园已成为学生日常的自然观察基地。我想我们需要梳理1-6年级的科学教材内容,结合新课标和课程要求,开发校园自然观察有关实践探究课程,联系教材,结合日常教学,每个学段设定不同的学习探究任务,最终形成一系列的自然探究课程。
二、《其他动物的卵》
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一些学生可能不局限于课堂教材知识,他们会有更多更深的思考,若课堂教学有多余的时间,可以给他们一些时间发展思维,为他们答疑解问。若没有多余时间,可以欢迎孩子们在课间来提问。如在学习了鸡卵的内部结构后,拓展知识认识卵黄上的小白点即是胚盘时,学生了解胚盘后期可以发育成小鸡,但只有胚盘受精后才会发育成小鸡。有孩子就会问,“所有的小鸡都能发育成小鸡吗?”,“什么是受精”,“怎么知道鸡卵受了精”,“受了精的鸡卵能吃吗”等系列问题。此时,我意识到这篇教学设计有关于这一点,我忽略了学生的学情。现阶段的学生对于“繁殖”、“交配”的概念是不够清楚,有听说过,但不一定清楚其意义和内涵,更不要说明白“受精”这个陌生词汇,所以此处应该改进。
若教学时间充足,引导学生明白繁殖的意义,认识到动物的卵是动物繁殖下一代的重要方式,动物是通过交配行为来进行繁殖的。母鸡与公鸡交配后,鸡卵可以孵化成小鸡,鸡卵中的胚盘会发育成小鸡,母鸡未与公鸡交配,母鸡产下的鸡卵不能孵化成小鸡。母鸡与公鸡交配就会使母鸡的鸡卵受精,受精后的鸡卵可以孵化出小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动物的繁殖和行为。若教学时间不充足,也可以留下疑问请学生回去搜索资料进行学习,如提问“怎么样的鸡卵怎么可以孵化出小鸡?”。
总之,课堂上在完成教学目标和既定教学任务后,也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于课堂或课本,可以在拓展环节适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延伸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