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能以自己的热爱谋生的人是幸福的,但放眼四周,能获得这种幸福的人少之又少。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导演李安的幸福分外令人羡慕!
很多人认识李安是因为他执导的《卧虎藏龙》在奥斯卡奖的一炮而红,他最为人熟知的人生经历是在职业生涯明朗之前曾经当了六年的家庭煮夫。
镜头前的李安给人的感觉相当温和儒雅,柔和得近乎懦弱。很难想像这样的人是如何挣脱出家庭煮夫的命运漩涡,一跃成为名扬国际、中西通吃的大导演的。
而纵观李安拍的电影我们也会发现,片子的风格并不像他本人那般柔软。恰恰相反,片中的倔强、坚韧和锋芒都是现实中压抑温和的李安不善表达甚至不敢表达的。
在李安的口述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中,李安以第一人称“我”口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电影生涯首个十年的追梦历程。
这本书是导演李安唯一的授权传记,通读全书,我们会发觉这不仅是一个坚持“理想不死”的电影人的成长告白,更是一部探究“如何面对磨难和荣耀”的自我对话。
李安这十年的电影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成长也呼应着他人生的蜕变,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立体真实的李安。
第一阶段:拍摄《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这三部电影被称为“父亲三部曲”,李安心中的文化传承和自我找寻之间的冲突,在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个祖籍大陆,生长于台湾,定居在美国的华人,李安的生活里有太多东西方文化的纠缠和冲突。
李安小时候是个“乖乖男”,父亲对他的期望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能子承父业,教书育人。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压抑的学习环境贯穿了李安的青少年,直到他高考落榜。
报考艺专是李安对父亲意愿的第一次反抗,毕业后父亲支持他出国留学,还是希望李安在拿到文凭之后可以回到教书育人的人生规划。但彼时的李安已经发现原来人生不止一条读书的路可以走,而成为一名电影导演才是自己心中最大的梦想。于是,他再一次背离了父亲的期望。
尽管李安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他依然没有躲过“毕业就失业”的命运。于是就有了后来广为人知的六年“家庭煮夫”生涯。那段时间李安除了写写剧本找点杂活,就是在家煮饭带孩子,根本没有电影可拍。
性格坚韧的妻子在李安信念动摇的时候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和推动。妻子了解他内心最深处的渴望,知道他不拍电影就像个死人,李安自己也觉得除了拍电影他什么也不会做。
苦熬六年已经濒临谷底的时候,李安写的剧本《推手》和《喜宴》在台湾获了奖,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得到了执导的机会。可以说,这个机会让李安彻底转运。从《推手》开始,电影,正式成为了李安生活的一部分。
后来李安接连拍了《喜宴》和《饮食男女》,和《推手》一起构成了“父亲三部曲”。这三部电影的核心都在探讨父亲。
面对父亲和他所代表的“男性伦理”,李安一直是矛盾的。他一方面以实现自我为由,反抗父亲,另一方面又因为没有传承父亲的愿望,深感愧疚。
“父亲三部曲”之《推手》说的是一对老年人的暮年恋,老人在自身的情感需求和儿女们的考量中纠结平衡;《喜宴》涉及到同性恋话题,喜欢同性的儿子为了应付传统的父母而举办了一场形式婚礼;《饮食男女》则是一个失去女主人的家庭,老父亲和三个女儿间的情感故事。
这三部曲中涵盖的伦理冲突凸显了李安对中华传统文化理念的思索和探讨,充满着矛盾、苦恼而纠结。就像他自己评价的一样,片子非常李安。
第二阶段:《理智与情感》的成功让李安在国际上立足。
“三部曲”的成功给了李安莫大的信心和勇气,这让他敢于迎接更大的挑战。李安接下了执导西片《理智与情感》的机会,这是他导演生涯以来的第一部大制作。
拍西片跟以往拍华语片的经历很不相同。李安说拍华语片就像做皇帝,导演爱干什么干什么,大家都听命于自己。但拍西片则像当民选总统,总统是要取悦每一个人的。这两种不同的执导方式其实也是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除此之外还有东西方演员的不同特点。东方的演员比较听导演安排,如果不被导演要求甚至会以为自己不受导演重视。而西方的演员更有自主意识,他们表演时有更多自己的理解和演绎的个性要求。
其他诸如拍摄流程、制度、语言表达等等细节的差异,都需要单枪匹马首次带领一支英国团队拍片的导演李安一一适应并调整。
可想而知面对这种种差异之下的李安所承受的煎熬和压力。他在保有东方导演的细腻与自觉的同时,谦虚地学习西方电影的理念和技术,终于完美地和团队及演员融合。
《理智与情感》最终拿下了金熊、金像、金球和英国影艺学院奖,全球票房超过两亿美金,让李安成功从亚洲舞台跳级到了国际舞台。
李安自述在《理智与情感》取得满意的成绩之后,他才第一次觉得自己获得了一份做导演的工作,这是他的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峰。
接着,李安又拍了《冰风暴》和《与魔鬼共骑》两部美国片。这些经历让他收获颇多,尤其是东西方文化理念的融合与平衡,以及东西方拍片制度的差异和认知。
在电影界,长久以来,都是西方文化在强势输出。如今终于也有了中国导演拍摄西方电影,使文化回流成为了可能。
第三阶段:《卧虎藏龙》的成名让李安开拓出更大的国际市场。
拍一部文艺性质的武侠片是李安心底埋藏已久的愿望,只是没想到他历时三年才让自己的梦想成真。
拍摄《卧虎藏龙》,从剧本改编,语言润色,角色设定,到演员挑选,场景选择,武打造型等等等等,都经过李安和同事们一遍遍的修改打磨。
有了之前拍片的种种经验积累,已经懂得如何在东西方文化理念之间求取平衡的李安,还是在拍摄《卧虎藏龙》时费尽心血。
好在精雕细琢出的作品不负众望,让团队的一番心血和李安的一腔热血都得到了灿烂的结果。
这部东方武侠片闯入西方大众院线,拿下了两座金球奖和四座奥斯卡金像奖。这是金球奖第一次颁给华语导演,也是奥斯卡73年来,亚洲电影第一次拿下四座奖杯。
李安说这部华语片是他导演生涯的又一高峰。
《卧虎藏龙》的成功得益于李安对人性本质的探讨。他没有用银幕上的民族刻板印象来和美国片竞争,而是以人类共有的普遍矛盾,撞破了好莱坞这座无形的墙。
李安坦言:文化现象拥有许多的可能性及转折,不要只是守旧、反弹;不要只在事情发生后,才跟着去回应;应该站出来,去作为新的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分子。
《美国时代周刊》评论李安荣膺“全球超具影响力的艺术与娱乐人士”当之无愧;张艺谋说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的导演,恐怕华语影坛里只有李安一人。陈文茜说,李安终于跃上峰顶,成了东西方电影世界没有人可以忽视的导演。
这一刻的李安,依旧温和谦让,但他的内心已不再惶恐忐忑,他终于破茧成蝶,让自己的热爱梦想成真!
李安说“十年一觉电影梦”,对于他来说电影是一个瑰丽的梦,这个梦调和了他自身强烈的矛盾感。
李安自认自己是个有天分的导演。虽然现实中他高考落榜,但在进入电影世界之后,他尽情挥洒,成绩斐然。
李安平时温吞吞甚至让人感觉有点儿木讷,可是一导戏,他就能想出些很疯狂的事,而且能领导团队给做出来。
李安外表稳重,但他内心充满不安全感。在现实的世界里,他一辈子都是外人。在台湾是外省人,到美国是外国人,回大陆是做台胞。反而在电影的想像世界里,他找到了暂时的安身之所,如主宰一般心思笃定地完成自己想要的作品。
李安个性温和其实内心倔强。现实生活中,李安是压抑的,他理性、安分和服从。但通过电影,李安压抑的欲望有了一个出口。那种释放的、自由的别样人生,只有电影可以给他。
这一切都让李安对电影痴迷,对待拍片,他有着近乎苛刻的认真劲儿和疯狂劲儿。电影让他熬过了生活带来的所有重锤,最终获得了眼里的光芒,面上的神采,以及心中那份岁月夺不走的自信与笃定!
这大概就是李安最让人羡慕之处吧!在热爱中实现梦想,拥有身心的自洽与灵魂的自由,这样的人生,希望我们都能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