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孩子语言的三个阶段,让孩子大胆表达出来

你会因为今天教了孩子苹果,明天问她是什么时候?她答不上来而生气吗?

《不可思议的潜能》这本书是由日本横滨育儿学习会理事长藤崎达宏所写。这是一本针对0—3岁孩子写的书,3岁以前的孩子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对培养孩子至关重要。如果你不了解这些规律去管,那就是瞎管;如果你了解了这些规律,你才能管到点子上。

①『记不住的孩子』

在教育宝宝说话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

首先是记不住。

比如,一个家长让孩子跟着他念“苹果,苹果,这是苹果。”

孩子也会跟着念,但就是记不住。过了两天,家长再问孩子这是什么的时候,孩子往往会“嗯……嗯”地想半天,但就是答不上来。

对于常见、常吃的东西还好说,孩子因为经常接触,还能勉强回答上来;而对于不常见、不常吃的东西,孩子总是会忘记。

其次是分辨不了。在调研中,最让家长头疼的问题之一是,孩子无法分辨颜色。比如,他们用色板教孩子确认了一遍颜色后,孩子还是回答不上来。或者,即便能回答,孩子们也是想到哪说到哪,说对了完全是靠运气。

最后是总说错。家长常常发现,对于某些名词,比如名字,一旦孩子说错了一次,之后你再问他,他给出的还是错误答案。这感觉就像是错误答案,已经深深映入了他的大脑。

为此,家长很着急,总是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可是,这反而加深了孩子对学习的恐惧,更不爱记忆东西了。

②『语言三阶段』

作者接触的小孩成千上万,所以在他看来,家长的着急完全是对孩子语言阶段的不了解。

“打骂”就是揠苗助长的行为。

孩子学习语言有3个阶段:

首先是第一阶段:识别阶段。

他看到了一些东西但是不知道名字。孩子会靠着无意识记忆,不断吸收这些信息。所以,别管一个东西新不新,只要孩子不能准确说出它,就说明孩子仍然在识别。

然后是第二阶段:确认阶段。

当一个孩子总是看到某个东西,在他反复确认过名称和形状之后,它知道了这个东西以及它的名字,但是不会说。这就是家长经常听到孩子说:“这个是……嗯”,但就是说不出来的原因。

最后是第三阶段:表达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就能很轻易地说出一些东西的名字。而且有些东西即便孩子很长时间没有见过,但是在无意识记忆的帮助下,他仍旧可以说出它的名称。

不同的孩子,在这三个阶段的停留时间是不一样的。

有的孩子在第一阶段停留时间长,有的孩子在第二阶段停留时间长,而有的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停留时间都很短。

家长的着急,无非是对这三个阶段的不理解罢了。

③『做法』

虽然客观上,孩子的语言发展要通过这三个阶段,但是在主观上我们有没有办法可以帮助孩子加速通过这三个阶段呢?

答案是:有的。

作者在测试了多种方法后,找到了加速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方法。

当然了,他推荐的方法中没有打骂这一项。

在孩子的识别阶段,家长要做的就是提供识别样本。啥叫识别样本呢?比如,学习动物的时候,你给孩子画了一只羊,然后让孩子去识别这就是羊。这是不够的。想要让孩子快速理解羊这种动物,图画、动画片以及玩偶都是可以用来识别的道具。多增加一个识别道具,孩子的识别就是会快速形成;

在确认阶段,家长要做的是多场景确认。比如,有的孩子在图画书上看到了一辆公交车,但是到现实生活中却不知道马路上跑的是什么。原因在于它识别公交车的场景就是家里的图画书上。所以,家长要多场景引导孩子,他才能反复确认在不同的地方,公交车大体是一样的。

在表达阶段,家长要做的就是及时纠正。当孩子胡说八道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制止。否则,没有父母的反馈和纠错,孩子表达的准确率就不会太高。

总结一下,对孩子的教育来说,家长要做的是按照孩子的成长阶段,施以有效的反馈和帮助。不懂这些规律的家长,其实就在瞎管。孩子也会越管越不听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