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信 所以无忧
进入乌卡时代VUCA,面对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环境的挑战,我们用什么迎接世界的变化。我认为唯有信任存量,因为现在我们越来越靠信任存量活着,这也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告诉我们人不可以不讲信用。为人必须做到言而有信,才能取信于人,才能生存在这个世界。
在心理学中,信任是一种稳定的信念,维系着社会共享价值和稳定,是个体对他人话语、承诺和声明可信赖的整体期望。在实验心理学中,信任是向他人暴露自己弱点的行为在实验室环境中,信任是在博弈中作出合作性选择的行为。人际信任的经验是由个人价值观、态度、心情及情绪、个人魅力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组心理活动的产物。
在管理学中,信任是说信任方放弃了对被信任方的监督和控制的能力,宁愿使自己暴露弱点处于具备风险的环境中,相信对方不会损害自己利益的信念。
概括地讲:信任是一种关系,同时信任却有极大的价值,当然也可以说它是一种资产,被人信任也是一种幸福;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而兜兜转转能让我们信任的人却很少;只有信任一个人,才会把真心掏出;只有信任一个人,才会诉说心事。信任是一种认可,所以才会交心;信任,是相信并敢于托付。信任的意义就是在一起能快乐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有人说,常识就像空气,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却须臾不可缺少。然而,比常识更像“空气”的,其实是信任。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对血亲的无条件信任,是家庭得以维系的根本;对师长朋友的信任,是社群得以存在的基础。熟人之间,如果缺乏信任,充其量是“熟悉的陌生人”;陌生人之间,如果缺乏保障信任的律法和制度,任何交易都不可能发生,人类文明也不可能迈入现代。
今天,人类的文明程度、资讯的发达程度、法律的完备程度,都堪称历史之最。但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被信任危机包围——老人孩子倒地无人敢扶;亲人因债务纠纷反目成仇;上市的电商平台,却充斥着假货。有人选择私下媾和,于是一方公开售假,一方知假买假,彼此心照不宣,让更多人重复上当,连博弈都省了……
如果说我们陷入普遍的“信任危机”,恐怕没有人会反对。而且,今天的“信任危机”,还不是简单的信任与否的问题,而是进入“信任自己不信任的”怪圈。巨变时代,意味着传统信任机制的破坏,但巨变的时代,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信任——因为离开了信任,今天我们拥有的、享有的一切,总有一天会以比获得它更快的速度失去。一旦注意到信任的存在,就再也不可能视而不见。但是,视角却关系着所站的高度,观看的深远。
当我们贫穷的时候,渴望市场让我们变的富裕;当市场带来富裕的时候,渴望好的制度带来安全与自由。但是我们却从未想到,离开了信任,即便一个商品最完备、最开放的市场,一套最优越、最有效的制度,也根本无法独立运行。这是因为人类往往有个通病,越是重要的东西越容易被忽略。
其实,一个社会经济秩序的背后,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信任——当信任变得愈发脆弱,作为繁荣根基的活水源头也终将变得枯竭。
裴多菲说:“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便是来源于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因为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产生了一种依赖,从而能够信任彼此。信任是一种做人的立场,彼此之间有了信任才是有一种坚定的立场。一时欺骗别人容易,一世欺骗别人却困难,诚信才是处在这个世间生活的长久之策。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过是感情的一种依赖,感情当中,信任没了,那么所有的一切也都不复存在。敬往事一杯酒,再爱也不会回头,信任一旦破碎,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回到曾经。在这个世间生活,一定要好好的记住,信任,是一次性的,万不可去欺骗,万不可去逃避。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可以分为四个层级。
第一层级:信任对方的能力。简单地讲:这事,交给别人不放心。交给他,有经验,有方法,有资源。他能做好。这一层级看的是专业程度。
第二层级:信任对方的意愿。明明能倒退半步,但是他非要往前走一步。这种一定要把事做到最好,甚至做到极致的意愿,能获得更高级的信任,这一层级看的是态度。
第三层级:信任对方的善意。善意跟意愿还不一样,意愿是对事儿,善意是对人。“意愿”是我把一件事交到对方手里,他能尽职尽责,尽到应尽的责任,“善意”是我敢不敢相信在这件事情里面,你会为我的“利益”考虑,这一层级看的是人品。
第四层级:信任对方信任你的善意,我相信你也相信我。你做任何事情,说任何话,不用担心被对方猜疑和误解。因为你相信,对方也绝对相信你的善意。这样,你就不用包装,不用解释。有事说事,效率很高。这就是所谓的:是自己人,这一层级看的是关系。
没有传统文化这一源泉,没有两千年来对这些观念的实践和强调,信任等社会资本就不可能自然的生成,至少不会轻易生成和保留下来。在这一点上,强调“信”、“义”的中国文化和强调理性计算的西方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从儒家的经典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关于信任的论述。在儒家文化强调的“三纲五常”中,“信任”被作为“五常之一”而加以强调,并且成为古代中国社会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可以说,儒家思想为信任的形成提供了观念的源泉。这种观念再经过长期的官方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强化,已经成为中国及其他儒家文化社会中稳定的、广为接受和称道的观念性资源。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神的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
重视信任、合作、团结的观念性资源不仅反映在儒家等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它同样也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中国人日常交往的社会规则。“礼尚往来”的互惠合作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的团结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合作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容精神,社会交往、商业交易中注重诚信的道德信条,等等,无不体现了社会资本所强调的信任、宽容、合作和互惠的基本价值。
中国从增量经济进入到存量经济时代,从过去“跑马圈地”的唯快不破过渡到对行业纵深垂直的挖掘。而今天所谓的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在存量经济的大前提下进行的。
增量时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攀缘”——建立与市场/用户的链接。存量时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核心价值——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增量时代,关注指标是“数量”。存量时代,关注指标是“质量”。所以说在存量时代,我们的信任同样需要信任存量。同时,我们要时时提防对信任的挫伤,我们要以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持我们的信任存量,在我看来这是人生最好的资产。
在一个环境巨变的前提下,任何一个组织及个人都需要理解到,创造未来比预测未来更加重要,因为未来不确定,没有人可以预测。所以,面对未来最重要的是创造属于你的未来。做到这一点,其根本就在于人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也就是组织如何激活个体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今天已经成为共识,但是为什么很多企业还是很难做到?究其原因是组织内无法建立信任。
今天,个体价值崛起,个体力量得以充分释放,唯有充分激活组织中的个体才能创造未来,而激活的关键之“秘钥”在于信任。从这个角度来看,组织也是需要培养高度信任感的,特别是基于认同的信任。只有基于认同的信任才会给个体信心,彼此“合意”且完全按照利益一致行事。
弗朗西斯·福山在《信任:社会繁荣的基础》一书中提到,人们如果相互信任,善于合作,那么他们可以轻松地适应新的环境,创造出合适的新组织形式。
信任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智慧。信任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石,是组成“我们”的基石。我的体会是:先信任他人。也许你会说:“这样做有风险。”是的,先信任他人是有风险的。稻盛和夫说:以善意的角度看事情的人,运气都不会差。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从正面和善意的角度去解读。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以负面情绪看待人和事、感觉一切都充满恶意,则人生就会渐渐陷入黑暗。但是,你是否想到,不信任他人所带来的风险会更大?记得上小学时学过一篇类似疑邻窃斧的文章。这件事情给予我深刻的教训,在以后的人生中,也时刻警醒着我:不能用怀疑先下结论,信任非常重要,尤其是信任他人。
因为有信,所以无忧。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信任作为一种核心能力,决定和影响着组织能否真正具有面向未来的能力,以及与环境共处的能力。信任,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花朵因为有春天的信任,才绽放得争奇斗艳;高山因为有大地的信任,才屹立得巍峨壮观;小溪因为有大海的信任,才获得更广阔的生命。本质上看,人的一生,是赢得信任的一生,是勇敢地用责任换取信任的一生。信任是一切价值的根基。“信任对方信任你的善意,我相信你也相信我”是最高层级的信任,也就是所谓的自己人。
自己人,因为有信,所以无忧。
——2022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