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任班主任的这段时间里,我一直试图寻找一种既能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又能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的有效沟通方式。最近,我有幸阅读了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合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师生沟通的问题,还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工具和策略。
这本书的核心在于教会我们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来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如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强调,真正的沟通始于倾听——不仅是听孩子的话,更要理解他们的感受。书中提供了多种技巧,比如使用开放式问题来激发孩子的思考,避免使用贬低或否定的语言,以及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支持和理解的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书中提到的“共情”这一概念印象深刻。作为一个班主任,我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解决学习上的难题等。过去,我常常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现在我意识到,首先应该尝试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这样往往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已经开始尝试运用书中的技巧。例如,在班会课上,我会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而不仅仅是关注于成绩和表现。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环境,让学生们感到被尊重和重视。
另外,我也注意到了自己在与学生沟通时的态度和语气。当面对学生犯错的情况时,我会尽量避免直接指责,而是采用更温和的方式询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并引导他们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而不是仅仅因为害怕惩罚而服从规则。
记得上学期,班上的一位同学因为作业问题与家长发生了争执。了解情况后,我并没有直接介入调解,而是邀请他来办公室聊天。我首先表达了我的关心,然后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保持中立,不打断也不评判。最终,这位同学不仅向我倾诉了他的困扰,也愿意尝试与家长进行更深入的沟通。几天后,他告诉我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感谢我给了他表达的机会。
总的来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使我认识到沟通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我相信,只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这些技巧,我就能更好地引导我的学生们成长为自信、独立且负责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