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一定写对,写对,不一定写全对!”刘主任的这句口头禅在老师和学生间广泛流传。学生分析原因,往往让“马虎”背了黑锅。“马虎”背后的原因,是基础不扎实。
哪些是基础呢?坐姿、文具的整理、桌椅的摆放、作业的书写与上交、课文的朗读与背诵、阅读习惯等等。
最基础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学开始抓,但这不能说明初中,高中就不再重视。任何一个学段都要重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扎实才能有所突破。
如何抓基础?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老师重视,老师的足够重视才能引起学生与家长的重视。收拾桌斗,老师每天督促检查,作业书写,老师每节课抽出5分种练字。而且老师也和孩子们一起练字等等。
具体量化,可操作性强。作业的书写,老师给出量化标准:干净-工整-美观。读书的标准:1分钟读320个字,
奖罚分明:就默写而论,抄写错一个,所有词语抄一遍,写错两个,所有词语抄两遍,四遍封顶。默写第一次全对,第二次免默写,第三次再参加。连续三次全对,上半学期免默写。后进生的朗读,连续三次优秀,升一个层次。
仪式感十足。书学拜师仪式。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地,徒弟一个个都要向师傅行拜师礼。还要赠送师傅礼物。这样的仪式,强化了师傅的责任感,激发了徒弟的上进心。“朗读升级仪式”后进生朗读连续三次优秀,可以升为第二层次,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地,举行升级仪式。有激情澎湃的升级宣布词,然后是和老师握手,拥抱。升级的孩子宣誓,甚至还可以获得奖品。增强了升级学生的荣誉感,让他体会到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也能激发其他的后进生更加努力!
用学生管学生。老师足够重视,但老师也不能事事参与,利用学生管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QQ朗读群的管理员、朗读录音示范生,语文小助理等等,既能让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又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基础是小事,基础无小事。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能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