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没做到的:
1.没有锻炼
2.没有早睡
3.没有读书
4.没有学英语
5.没有写信…
以上近期目标,没做的原因是——状态——“抑郁需要抑郁来喂养”,待在这种低气压,什么都不能有兴趣,不想触碰的状态来喂养这种状态—原因是工作带来的忙碌和“总是准备不够”的匮乏感——事情带来的状态——对事情的态度——我是活事情,还是活感受?
丽红老师说,幸福不是遇对了人,做对了事,找对了工作……幸福也不是状态,幸福是能力——1从状态里能出来不?可不可以愉快地享受这种低气压状态?除了本能地什么都不做只是不停地刷屏锁住注意力和感受的方式——还可不可以了有别的?
比如,充分享受,让自己痛得更分明、更清晰,可以安静地,冥想,和自己在一起。
比如,在运动中安静下来,升级思维,转到突破的新方向。
比如,继续做该做的事,这个比较难。
最好的是,给自己一个放假日,奖励自己的辛苦,做自己喜欢的,但是要专注的有营养的———恰恰是缺了一个本质的自我。
遇到什么事都不怕,就得不怕带来的状态。
想要真的取悦自己,要有能力转化状态———我活的不是事,事怎么样都行!我活的是我自己!此刻我不开心,是因为事吗?不不,恰恰是因为我内心的匮乏&没有可以和自己玩的真玩具———
所以说,原本人就是依附在事情上,转移着注意力——是浮于表面的,是外求的,我是一颗枯树,等待浇灌;还是一口流向小苗的清泉,自己本身就是清泉,怎么能不滋养自己?
滋养着自己,就不会因为事情而颓废——因为我本身才是意义,而不是我做的事情。如果我做的事情不能滋养我,它的意义何在?如果它的意义在生存,如果生存不能让我有意义,要它为我创造生存,也必然终究是虚幻。
你的任务是修炼你调整状态的能力,不是通过事情来生产你的状态。恰恰相反,事情是通过你的状态而创造的,你的状态是你本就有着内心的花果山,能和自己玩到一起,有吃有喝有玩!
要如此,那就不要在做事时,去为别人解决问题,担心别人做不好,注意力都在别人身上。
滋养+规则,给别人,别人的事别人负责。
该你组织,负责,你别去自己动手。
成全自己的目标+自己他人一起搞定(即高定事情)的行动,给自己。
像范和囍那样,在事情中修炼和享受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别在其中搓磨自己,抱怨因缘。
在某一个时刻,身弱和心弱的状态显化出来。
这不应该成为一个常态,这应该成为漫长而遥远的过去时了。
1.今天:
果断开始搬砖。果断扔下砖,开始吃饭。
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力,给每个自己以空间、尊重。
2.每一个小时抽出5分钟,去走楼梯。
每一个小时抽出5分钟,放空,冥想。
让自己的身心真的有空间真实存在,让自己的灵从缝隙中透出来,让自己用板块隔开时间、陷入凹点、思维区间,有边界才可能有整体。
延伸,刷视频如此。今晚刷几个呢?有固定的,有随机的,10个就打住。
学习如此。
锻炼如此。
打破,就是设计,就是自我控制。
丽红老师说的:悠闲地忙碌着。
她还说:不需要更多更多,只需要更深更深。
3.向外,易于因循。
向内,时时都是创新,因为体验和感受是种子,不停开花结果。
怎么样获得更多,还是怎么样才能输出爱?
是的,“我自己”不需要更多更多,我需要和自己有更深更深的链接,用我的清泉浇灌我的农田。
很快,田地会成熟,我的内心将无比富足。田地就是我,我会成熟起来。饱满而金灿灿的,好像要回家,已经准备好了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