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自由

    何为自由?是如小鸟一般在蓝天中自由飞翔,又或者是像骏马一般在草原上四处奔腾,或许,这些可以名为天性。何为普通人的自由?是无忧无虑,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又或者是肆意在自己的世界中畅所欲言,肆意的玩耍,或许,这些可以名为本能。何为孔子的自由?是真正的无忧无虑,在自己的世界中度过最后的日子吗?又或者是有着内心的规矩,有着自己的底线,而向前一直去追求自己的那种自由?我想可能是后者。

      何为约束?是如一只笼中小鸟一般,在笼中度过自己短暂的一生?或许这些只是肉体的约束。何为普通人的约束?是父母的指责与威严?或是兄长的囚禁?或是在狱中度过一生?又或是在某个环境之下痛苦的生存着?或许这些和动物的约束是相同的,它们只是肉体上的。何为孔子的约束呢?是思想上的囚禁,是精神的退化,更是仁政乃至孔子思想的消失。这可能就是对于孔子最大的约束。普通人的约束只是旁人所立下的规矩,迫于本能或是权威,而不得不听从。但孔子并不是,孔子的约束是那种在思想上的僵化与麻木,那才是他所理解的约束。

        经历了14年在周游列国这段旅途上的流浪,孔子在政治上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即平天下。那么此时的他该怎么办呢?难道就要一直流浪下去,在各国之中推行仁政吗?本来应该是这样的,但此时的时势发生了变化,转折就在于孔子的弟子冉有。冉有作为孔子颇有成就的弟子,回到了鲁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官职比较大,是季氏的将领,且一次率领军队和齐国打了一场仗,冉有带领的军队胜利了。季康子问他说:“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冉有对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无憾,求之至于此道,虽累千社,夫子不利也。”而季康子听到冉有对孔子有这么高的评价,于是便想要召孔子回鲁国当政,让鲁国的局势变得稳定下来。冉有听到这样的话,自然是想让孔子来的,但是孔子来也必须是有一些原则的。冉有便说:“欲召之,则毋以小人固之,则可矣。”于是季康子就把朝廷中的几个小人逐出,而且以很多财物来迎接孔子。孔子得知了这个消息,便回到了鲁国,此时孔子已经68岁了。那么冉有具体是如何评价孔子的呢?具体是说:孔子可以解决百姓的具体问题,也就是物质上的生存问题,并且也可以在百姓和朝廷中传播精神上的东西,可以让他们的精神得到一定提升,而且做了这样好的事情,孔子不为钱不为利,既利己又达人,孔子自己有德行,还把这种德行传播给了更多的人。但是旁人是如何看待孔子的呢?可能世人只是认为孔子在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他一直在尝试着改变天下这样的乱局,但实际上在世人看来孔子是改变不了这个乱世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冉有和旁人的评价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任何人的评价对于孔子来说,其实是没有任何影响的。那么在周游列国14年之后,再次返回鲁国,孔子会有什么样的打算呢?他会不会就此隐居,或者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呢?实际上我觉得是不会的,因为他周游列国长达14年,并没有任何突出的成就,或者说并没有在政治上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现在,自己的家乡鲁国有人召用他,孔子又怎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呢?他并不是无路可走才返回鲁国,而是被召用,准备再次启用,所以他肯定会继续推行自己的仁政,让鲁国安定下来,虽然说此时他已经68岁高龄了,可是对于想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的志向的孔子来说,年龄就算得上是一个阻碍吗?实际上不是的,所以孔子肯定是会去继续推行仁政,从而达到自己平天下的这种目的。

      而再次被召用的孔子,在鲁哀公和季康子问政的时候所提出的政治建议,由直接具体的变成一个大方向。他的政治理想并没有改变,他依旧想要平天下,依旧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乱世,但是他的具体做法却有了调整,曾经他自己去堕三都,自己亲自提出具体的建议,而现在他只是给执政者提出一些大方向。比如建议执政者自身有德性,并启用有德有才的人。但是这样的大方向也是正确的,并且对于当时的乱世来说也是有一定作用的。那么为什么此时没有具体的东西,只有一个大方向了呢?因为孔子经过了几十春秋的在志向上的努力,发现尽管他给了很具体的建议或自己亲去做的事情,但是执政者并不会完全认同,甚至并不认为孔子的建议有多重要,而且此时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也没有必要去做一些更多的东西了。而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孔子的年寿已高,将近70岁的他在肉体上力不从心,即使想要亲自去做一些努力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充沛的身体了,但是我认为这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毕竟肉体上的一些困难,对于孔子来说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孔子说:“跟随我在陈国、蔡国之间共患难的人都不在我身边了,我的门下有3000弟子,贤者就有72人。”对于这样的局面,孔子会有何感想呢?我觉得可能更多是欣慰吧,因为身通六艺者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对于有七十二贤的弟子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成就了,而且这些人都已经把学习到的东西拿去传播了,并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但是除了欣慰,孔子是否还会有别的思想和情感呢?我觉得也是会有的,因为他真正想要的是七十二贤吗?不,他想要的是平天下,但是他培养了72个贤才却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志向,并没有平天下,可能于他来说会有遗憾在吧。那么孔子在晚年回到祖国,除了给当政者提出一些建议,还干了什么事情呢?实际上他晚年在整理一些上古诗文,把它们编成歌流传了下来。他整理的文章有3000多篇,他取出了那些重复的,又拿出了那些可以用于礼义上的书,这些书的朝代跨度十分之大,有殷商时的盛世,还有周厉王、周幽王的衰败等等。孔子把这些书分成了几大种类,让后人更好的去理解和阅读。那么孔子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难道只是想再补充一些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修行更高吗?其实我觉得这不是主要原因。孔子所整理的东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文明,是上古时期的一些东西,让这些东西流传下来,传承下来就是文明的流传啊。而孔子也正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儒家思想流传下来,进而去实现平天下这样的理想,这可能就是孔子去整理这些文献的意义所在吧。

      而孔子的晚年在鲁国是怎么样的一个生活状态呢?在朝廷宗庙这样严肃庄重的地方,他是能言善辩的,而且可以说出其中道理,说话很谨慎;而和上大夫交谈时,虽然上大夫比他的官职要高一等,但他并不会怯,而是一个很忠贞的态度来交谈;而当他和比自己地位低的下大夫交谈之时,他也会侃侃而谈,不会有高人一等的感觉,是很和乐的;并且在迎宾客的时候也是非常恭敬,还会小步快走,就是一个非常贤良的臣子。那么孔子所做的这些东西以及这种类似规矩的东西,难道是受旁人约束或者国君要求吗?实际上并不是的。孔子是发自内心的想这样做,因为他认为这样的生活状态是正确的,所以同时在遵守内心规矩的同时,他也是自由自在的,他超越了实际意义上的规则这一说,并不是旁人的约束,也并不是自由自在的,而是遵循着自己内心的一种原则,也是他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自我修行的实现,以及使人类命运向前走的一步。

      所以我们可以说此时的孔子是自由的,但是他难道是不遵守规则的吗?孔子的规则并不是外在的规则,那种旁人的规则,或者说自由自在的东西,而是自己内心的一种类似原则的东西,这可能是一种底线,自己认为想要遵守这种东西,所以才遵守这种东西,并去实践。这是孔子内心的规则,所以孔子是自由的,他并没有受任何约束,只是不超越自己内心所遵循的东西而已。那么我所遵循的规则是什么呢?我是否是自由的呢?实际上我觉得是有一点的,因为我自己内心中也有着某种原则性的东西在的,我也会遵循一些自己愿意遵守的规则,但是同时我也会很在意旁人所立下的规定,或者说外在的规则,并且并不知道为什么要遵守那样的规则,所以说其实我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可是那也许就是我应该去朝向的地方,或许我应该追求自由,或许我不该在意外在的那些规则和旁人的约束,可是那些是需要时间的流逝以及我自身的努力在可以达到的,并且那种努力就是对于自己精神和思想的修行,是旅途中必经的修行,至少我希望是那样的。我认为我肯定会经历像孔子那样的阶段,虽然说我并无法达到与孔子相同的境界,可是那又如何呢?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向着自己的朝向,去追求,去努力就足够了,不需要去和旁人的目标以及追求做比较。70岁的孔子到了真正自由的境界,经历了几十春秋的旅程和修行之后,他达到了一个十分超前,十分高深的境界,那是他努力了长达几十年之后的结果,我觉得我也会经历那么一个过程,最终也会收获在精神上和思想上开出的花朵,那种境界和旅程的艰苦是成正比的。

      何为自由?是精神上思想上的自由的质问与思考,是内心中坚定的追寻和向前努力的方向和旅程,那是我将朝向的,那是我旅途中要去抵达的目标。那么何为规则和约束?在外在、在旁人看来那是一种压迫,一种出于本能所遵循的东西,又或者在内在是一种内心的朝向,或者自己想要追寻的东西的原则。孔子即将达到自己旅途的终点,他的肉体即将在这样的旅途之中得到自己的归途和终结,但是他的思想和精神却并没有结束,仍然在大地上放声歌唱,留下属于自己的光辉和曙光。在那个环境之下,又有谁会去像孔子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平天下,而穷尽一生,为之努力呢?像孔子一样在黑夜中醒着的人又有几个呢?像孔子一样在黑夜中发出自己的灯火,传递自己的思想的人又有几个呢?恐怕只有孔子能做到了。他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高远的目标,一种很遥不可及的朝向,我渴望追随他,渴望向着孔子的道去修行,在属于我的旅途中自由的向前。我终将走上那个我所渴望的道,那旅途是遥远的,但也是终将抵达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段...
    兰海粟阅读 900评论 0 0
  • 论语群贤传:子路传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他小孔子9岁,性粗野,好勇力,刚直仗义。当过孔子的...
    陈建军阅读 3,225评论 3 5
  • 子路第十三 共30章 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如何为政,孔子答道...
    田园读书人阅读 1,188评论 0 2
  • 《法治的细节》这本书,是罗翔的一本新书,2021年10月完稿于北京亦庄,不客气地说,这是一本借助流量效应的拼凑之作...
    乐德乐阅读 3,646评论 25 206
  • 论语心得(十三) 文:Recycler 16/102,13353字 子路篇第十三 (一)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
    Recycler阅读 1,21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