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课堂分组讨论的有效性设计
摘要:本文探讨了课堂分组讨论的有效性设计问题。通过对当前课堂学习小组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积极面和不足之处。为了提高分组讨论的有效性,作者采取了合理分组、明确目标和任务、培养学生讨论技巧与合作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引导等措施。实践表明,这些措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了他们的个人成长,具体表现为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大胆,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然而,作者也反思了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方向。总体而言,有效的课堂分组讨论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
课堂分组讨论作是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然而,如何能够让课堂分组讨论的有效性,让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此次探索将从课堂学习小组的现状出发,结合“双新”的背景,迎接新的高考模式,在我校推进“双目标”教学的同时,针对目标学生,对学生分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课堂分组讨论,将从分析其优缺点出发,阐述我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设计分组讨论,以及在实践中的发现和收获,最后结合学生的变化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课堂学习小组的魅力
课堂学习小组作为一种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方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首先,课堂学习小组是一个积极、互动、互助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启迪。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学习内容,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其次,良好的课堂学习小组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的内部,每个成员都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一起来解决问题,这些能力是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非常重要的能力体现。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不可否认的是,课堂学习小组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堂上小组讨论会受到学生自身差异的影响。学生与学生的性格、能力和兴趣都不同,这会导致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有的讨论的内容过于单一,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小组讨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组织不当或控制不好,必然会导致课堂节奏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到其他教学任务的无法按时完成。最后,小组讨论的效果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监督能力。如果教师不能有效的掌控讨论过程,就会导致讨论效果不佳,严重的会出现混乱等局面。
三、课堂学习小组的现状
通过我的调查,在学校课堂分组讨论,它的基本方式是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主动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在调查中发现课堂学习小组的现状并非尽如人意。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存在“搭车”的现象,即个别学生不积极参加讨论,只是干等着其他小组成员的结果。这些现象既影响了讨论的效果,也阻碍学生的个人成长。此外,还有部分小组讨论时缺乏明确的规划,找不准方向,偏离主题,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是非常可惜的。
在教师层面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教师对于课堂小组讨论的引导组织能力不足,这是非常影响小组学习效果的。有的教师没有周全的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与性格特点,使得分组不合理,甚至小组内部产生矛盾,严重影响小组讨论的进行。还有的些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出现撒手不管的情况,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导致监督的缺失,讨论过程失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分组讨论的有效性
针对课堂分组讨论的调查,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分组讨论的有效性,我用了以下方法来实施我的构想:
首先,在分组时,我充分了解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点,配合学校“双目标”的教学安排,根据班主任提供的目标学生名单,确定小组的带头人,在分配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尽量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具有多样性。我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活动等方式,多渠道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尽可能的将不同特点的学生搭配分组,以期望他们能够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其次,我在课堂讨论之前,明确课堂的目标内容,为了贯彻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针对实力较强的组,明确规定分配他们更高标准的小组讨论的目标和任务。在讨论开始之前,我都会向每个小组明确讨论的主题、要求和目的,并让他们明确课堂的节奏,自己制定详细的讨论计划。这手段都是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讨论的方向和重点,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确保讨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外,我在小组的建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讨论技巧和合作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尊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倾听也是一个提升自我的有效手段,告诫他们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取长补短,提醒他们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不同角度看待的同样的问题。在合作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协调沟通、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对他们的提升也是很有必要。
同时,在学生的讨论过程我也积极参与,在必要时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在课堂上,我也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了解小组讨论的进度,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若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陷入僵局时,我会及时引导他们回到正确的讨论方向上来,也会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五、潜移默化助力学生成长
在实施课堂分组的过程中,我发现有效的分组讨论,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
第一,我观察到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性明显提高。之前那些腼腆的学生也开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热情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积极主动表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更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不断的成长。
第二,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提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增强了沟通能,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协作的精神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为学生未来职业的生涯奠定了合作的基础。
第三,我锻炼了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小组成员需要不断分析已知的材料、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进行评价,针对不同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建议。这些都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辩证的看待问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学生们变得更加自信、大胆。学生不再害怕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自信心的提升让他们更加自信、从容。
六、反思总结
课堂分组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优势。虽然提出的课堂分组讨论有效性设计构想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分组方式仍需进一步改进优化,来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讨论目标内容的设定也应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强调情景化的设计,以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当下,课堂分组讨论的有效性设计也将遇到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完善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助力雪枫中学课改目标,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