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爱民
被载入史册的才女很多:有自杀的,有他杀的,有杖杀的,只有她活得最长久。她就是薛涛,全唐诗收录诗歌最多的女诗人。薛涛一生创作了500多首诗歌,流传至今的诗歌有91首,是唐代女诗人最杰出的代表。那么她的生平,又经历了怎样丰富跌宕的故事呢?
这两天天气还算凉爽。我慕名来到位于成都望江楼公园的薛涛纪念馆去追寻足迹。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生于长安,父亲薛勋是京城一小吏,对于这个天生丽质的独生女儿,薛父很是喜爱。据说薛涛只要看到一件东西就能随口吟出一首诗来。她八岁那年,一日,薛父坐在庭院里乘凉,看着自家院中的梧桐树,开口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正在玩耍的薛涛当即脱口而出:“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不久,薛郧在官场中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到四川。后又出使南诏,薛涛十三岁那年,薛父不幸身染疟疾而亡。薛涛的生活随即陷入困顿,为了生存,她凭借自己的容貌和才华做起了乐妓。(唐代乐妓文化大盛,乐妓分为宫妓,官妓,家妓,私妓)。古时候门第观念重,女人家一旦被打上“妓”的标签,便成为三教九流的下九流最底端,正史上也不会有她们的姓名,实在有些酸楚。但出身诗书之家,才貌双全的薛涛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
唐德宗贞元(785~804年)间,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此人不仅相貌英俊、玉树临风,会作诗懂音律人缘好,有一次韦皋举办了一次大型的聚会,邀请了名流权贵来参加。薛涛前来赋诗助兴,片刻之间,便写了一篇《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
朝朝暮暮阳台下,雨雨云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一介女流,其诗里却是这样大气的爱国情怀,此诗一出,举座皆惊,韦皋也更为器重她,顿时决定,招薛涛入府常伴左右。这之后,通晓音律、善作诗词的薛涛不仅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还因常去侍宴显现出的才情而声名大噪。
因此,年仅20岁的薛涛有些恃宠而骄,飘了起来,每每给韦皋找麻烦,都是有人求薛涛让韦皋走后门的事儿。盛怒之下韦皋将她发配松州。不用说,这段婚姻就自动解除了。
时隔十余年,薛涛终于恢复了自由之身,此时回到成都的她,和当时著名诗人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她以诗会友以海量的诗作名震八方,首首文采盎然,一时之间,坊间佳话不断。
元和四年春,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入蜀,他久闻薛涛芳名,想约之一见。猎艳似乎已成为他的本能,尽管他的结发妻子已病入膏肓。司空严绶得知后,主动牵线搭桥,将两人安排在梓州相见。薛涛虽早听过元才子的大名,起初也只是当成一场普通的会面。谁知,这一见,她就爱上了。那一年薛涛四十一岁,元稹三十岁。可谁知,元稹为了自己的仕途,在他地另娶他人。 薛涛对他的思念是刻骨铭心、情真意切,满怀幽怨的她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多年后元稹一时兴起又给薛涛写了一首诗,但薛涛一句“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也足以见得她已斩断情丝,心如止水。
看破红尘的薛涛,脱下了曾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道袍,专心吟诗习字,靠出售诗作及造纸获得收入,她做出的“薛涛笺”一时洛阳纸贵,供不应求。
她沉浸于自己的兴趣里,最终硕果累累,名留青史。晚年时,离开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建了一座吟诗楼,独自度过最后的时光。
公元832年夏天,薛涛去世,享年64岁。第二年,曾任宰相的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墓碑上写着“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薛涛两次不幸的婚姻,注定她一生没有子女。她被侮辱、被伤害、被圈养、被抛弃,但她经济独立,情感独立,人格独立。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