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李大狗夫妇俩的工资卡上多了一笔钱,将近一千五百元,是他俩上个月的工资。
夫妇俩去银行转了五百块钱到王木匠的卡上,请他转交给老爷子。余下一千,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若是想买一辆二手电动车,够是够,但买完夫妇俩就成穷光蛋了。
李大狗决定下个月底再买电动车,这一千块钱先留着,免得需要用钱的时候拿不出。
城中村里,李大狗和王燕各自忙活着。
苞米秧长出来了,同时冒头的,还有各种杂草,李大狗换上筒靴进了菜圃,想把杂草扯出来;王燕坐在小板凳上,面前有一大盆脏衣服,这是积攒了一周的。
平时上班很忙,踩着露水出门、顶着星光回家,机械而忙碌的工作使俩人非常疲倦,腰酸背痛的,啥活儿也不想干,就通通留待周末做。
天气越来越热了,扇叶厂的食堂里没有安装空调,人山人海地排队打饭,如同置身于烤炉中。人一热,就没啥胃口,只想喝水。
每天下班回来,夫妇俩都要洗澡,不然浑身的汗,十分难受;躺到床上,须得开着风扇抵着吹,不然热得难以入睡。
昌隆的确比怀安热得多。按气候来看,怀安现在还吊着春天的尾巴,距炽热的夏天还有一段时间;与四季如春的怀安相比,昌隆无疑是四季如夏。
今天没有太阳,温度却只比昨天低了两度。王燕一边搓衣服,一边流汗水;李大狗更是如此,一蹲一起间,汗水在不知不觉中爬上了脑门。
正午时分,拔完杂草的李大狗把脏兮兮的衣裳换下,扔在盆里,让妻子洗;他进屋拿了两把衣架,从成人一抱大的不锈钢盆中捡起衣服,晾在墙边。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有了丈夫的帮忙,王燕很快就洗完了所有的衣服,鞋也刷干净摆在了院坝中。
她吩咐李大狗将剩下的衣裳清干净,挂起来;自己则进了厨房,插上电磁炉,准备午餐。早上煮的面条还有半碗,不够吃,王燕又煮了一碗面。
橱柜中有一塑料袋蔬菜,是今早去街上买来的。王燕拣出一个巴掌大的土豆和一棵白菜,准备做一菜一汤——两个人,吃简单一点就可以了。
李大狗晾好衣服,揣上钱包出了门,烟没了,他要去买一条。临行前,王燕让他捎一瓶酱油回去。
李大狗步行五分钟,来到城中村的小卖部。云烟涨价了,原先75块钱一条,现在要八十块钱才能买到。李大狗要了一条,没办法,不抽烟很难受,干活不得劲儿。
他拿上烟和酱油,匆匆往瓦房赶。到达时,饭菜已端上桌,与很多本地人不同的是,李大狗的餐桌上多了一个蘸水——以辣椒面为基础,加上各种调料(盐巴、味精、酱油等)调成的。
对无辣不欢的怀安人来说,蘸水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