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导师 手中的书
徐立华
自从加入共读张文质老师的书《教师的使命》小组之后,非常有幸见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优秀老师一起进行了共读活动。在教育行走中被美仁们认可的班长程锐刚老师组织我们已经进行了四期共读活动。
9月29日晚,在主持人彬彬老师的组织下,黄瀛霞老师、余平辉老师、孙美霞校长、戴传伦老师和孟庆功校长作为领读人,我荣幸地抢到了点评嘉宾的机会和刘霞辉老师一起对各位美仁的领读分享进行互动交流。
第四位领读人戴传伦老师的分享主题是《像张老师那样思考与行动》。戴老师的领读分享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
一、戴老师心中对文质老师的印象
戴老师运用文质老师的三点论讲了自己对文质老师的三点印象。
1. 文质老师对教育长期的、持续的、多方面的、接地气的、由浅入深的思考。
其实我们每个从事教育的人都会对教育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但是文质老师坚持30年进行教育思考,坚持写教育随笔,出版教育著作,倡导生命化教育,这一点真是难能可贵却又弥足珍贵,我想这也是文质老师一直走在教育的前沿,对教育做出自己巨大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
2.文质老师的文章情感充沛,思考深入,金句频出,掷地有声,读起来酣畅淋漓,有艰难但没有晦涩之感。
读文质老师的书,我也有戴老师这样的感受。文质老师的教育情怀体现在他的文字中,体现在他的文章里,体现在他的著作中。他看待问题的深入性也引领着我们进行思考,同时他又能用平实而又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我们这些没有高深理论基础的一线教师也能完全接受、理解。
文质老师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从关注生命入手,他把对生命的关注融入到自己的思考和写作中,同时也运用到自己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他像一位大家长,关怀生命,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传播着爱的教育。
3. 文质老师的知行合一、菩萨心肠、自立立人,为教育树立了一个民间教育家形象的标杆。
戴老师的观察和感受也是我心中想要表达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文质老师的行动力、执行力真是让我佩服,我也好奇他是如何做到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他常年奔波于各地做讲座,研究生命化教育,创办张文质家庭教育研究院,做公益活动,读书、写作,而且让我非常感动和惊讶的是,每次教育行走的活动,文质老师都是从头坚持到结束,始终跟着听课,在苏州的现场我就亲眼见证了文质老师的这种身体力行的做事风格。他不仅组织活动,亲自给我们讲课,还一直陪伴我们听课、做活动。文质老师的亲切让我们感觉如浴春风,他的智慧又随时给我们启迪。最难得是他对我们这些农村一线教师的倾力相助,让很多很多的老师从中受益,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虽然我没有做出过突出的成绩,但是通过参加文质老师组织的教育行走,我见到了那么多我敬慕的人,听了他们的讲座,领略了他们的风采,见识了他们的智慧,这给我带来了精神财富,让我视野更加开阔,我的成长也同时让我的学生受益,对此我心中感动又感激。
二、《教师的使命》中打动戴老师的三句话
戴老师还分享了自己读文质老师的《教师的使命》过程中打动自己的三句话。
1. “身边有师父,远方有导师,心中有偶像”
我觉得身边有师父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如果身边能有一位师父时时给予指导,遇到问题能随时可以和师父商量,这样就不至于自己盲目摸索,我想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远方有导师,我认同戴老师的想法,文质老师也是我远方的导师,自从接触了教育行走,见到了文质老师,一直就被老师的博学、温暖、慈祥、亲切、爱心所吸引,心中充满敬佩和崇拜,每次听文质老师讲课、总结、点评或者是对我们群活动里面的分享做出回应,总是被老师的声音所吸引,老师的声音里面是有温度的,老师对生命的关注体现在他的语言里,每次听到都很感动。
心中有偶像,我心中的偶像很多,也随着时间在变化,最初我崇拜的偶像一定是知识渊博,专业能力强的老师,后来我的偶像变成了懂学生、爱学生的智慧型教师,像于洁老师那样的。但是偶像只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不管心里多么艳羡他们的学识和智慧,我们也只能踏踏实实从自身开始做好身边的小事情,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慢慢向着偶像的方向前进。
2. “相信命运的人,命运领着你走;不相信命运的人,命运推着你走”
戴老师给我们解释了自己对命运的理解,命运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当我们遇到困难、挑战、挫折的时候,当我们感到无助的时候,当我们伤心失望、痛苦绝望的时候,我们常常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这是命运对于我们的考验,但是我想命运也是有个人的行动因素的,当我们能从困难、挑战、失败、挫折中看到希望,看到不足,学到经验的时候,我们的命运就会往好的方面发展,所有的经历都会帮助我成长,让命运领着我们往前走,不要被命运推着走。
3. “教师面临三个典型的职业困境:’没时间’读书、职业封闭性和精力枯竭带来的麻烦。”
戴老师说的太对了,我们都躺着中枪了,这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一线教师的真实现状,也是真实困境。戴老师说我们要在合理利用时间上多做规划。这一点让我感到汗颜,其实忙是真的,但是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想想文质老师,想想那些比我们肩负更多责任的老师们,他们是如何做到读书、写作的呢?我想时间管理就是我们这些处于职业困境中的人需要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教师的职业本身就相对封闭,工作节奏和时间紧张,所接触的基本就是学生和家长,封闭的社会范围也会导致我们的视野狭窄,这对于我们的个人发展和对学生的引领也是一种限制。所以文质老师一直就倡导让我们多结交外地的朋友,多认识行业外的朋友,这样会有助于我们扩大我们的社会范围,促进我们发展和成长。
关于精力枯竭,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一个痛点,多数老师在工作中都是紧张忙碌的,而且每个人还有自己的家庭要经营,精力有限,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是我们的一个挑战,有时候很难平衡,也难免感到疲惫,我本人也是经常带着疲劳感坚持工作的,而且在家庭方面做的也不好,对自己的孩子陪伴的不够,这也是我一直的一个痛,作为教师的孩子,有时候是不容易的,陪伴学生的时间比陪伴自己的孩子多得多,觉得工作大于一切,可是现在想想,当自己的孩子需要自己陪伴的时候,我却没有在身边,每次想起心里都很难受。曾经的一路摸爬滚打,在心里自己也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没有做到各方面的平衡。教师的身份也好,家长的身份也好,亦或是其他的社会身份,作为一个具备多重社会身份的成人,我们都需要智慧来尽力协调好这一切,这一点很难,但是也是我们必须要努力的,我们责无旁贷,那也是我们的责任。
教师的路很长,人生的路更长,所以文质老师希望我们经营好“长寿丰盛的人生之路”,他希望我们健康,希望我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希望我们的人生是精神富足的。老师为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也努力为我们的教育生涯增添了更多的色彩,老师是我们“远方的导师” ,读老师的书,为了更丰盛的教育人生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