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我们去江边玩吧,那里好多人在放烟花,我们去看看烟花啊。”
“我不去,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呢?我就不去。”
“那妈妈听你的呀,你说去看烟花好不好?妈妈跟着你去啊。”
“不要,我不想看。”
估计是春节回老家,放烟花放够了,对江边传来轰隆隆的烟花声,没有一点兴趣了。
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呢?
或许因为我自己说过,“不用什么都听妈妈的,妈妈做得对的才听”,所以小女孩牢牢记住了。
妈妈确实有时候会说错话啊,尤其是气急败坏的时候,会说“你滚出去”这种伤人的话。妹妹有时候会说“你之前还叫我滚呢?那我可不听,因为你说得不对啊。”
“我的心肝宝贝,妈妈好爱你哦。”“可是,我并没有感觉到爱啊。”
常常会有这样有趣的对答,每长一岁,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提升数个台阶。五岁生日一过,好像突然之间就长大了许多。开始蹦出好多有趣的话;可以在妈妈有事时,自己先上床睡着;会在睡前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去外面徒步时,可以走好远的路。
我的小宝贝呀,似乎一忽儿就长大了。
相较于哥哥的五岁,这个时候的妹妹,要更有主见,不会妈妈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也更敏感,更容易生气。不知道这是性格使然呢,还是性别差异造成的。
但她说得很对啊,“凭什么我啥都要听你的呢?你说得不对的,难道我还要听吗?难道你叫我滚,我还要听吗?”这些话,娘亲都是无力反驳的。
当孩子们有了自己的辨别力,有了自己的喜好,有了自己对于事物最简单的判断后,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尊重他们的决定,只要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大的公序良俗的范围内就足够了。
哥哥和妹妹虽然是我们的孩子,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他们自己。很多事情,是我们所没法代劳的,包括成长路上的疼痛也是,即便是弯路,恐怕有些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我们自己,营造好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给到他们满满的爱与安全感。无论他们是天之骄子,还是平庸之辈,我们都一直爱他们,这就够了。
让孩子成为孩子,去掉我们的控制欲,尊重孩子们的情感表达与诉求,这是我想要努力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