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迷你美帅哥系列2-4
(接上篇)
其二、来自“内在世界”的阻隔:凭什么内驭生命?
“内驭生命”:即保障自己生命独立、自在、升华、永续,包括活出自己、保障自我提升、自然引领别人等。其初级的层次,是能看清自己的生命怎么回事,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同异;中级的层次,是自己的身心听从自己生命(本尊、灵魂)的指挥,去除非我,接纳别人(之异);高级的层次,是保持生命超然独立,发挥自由意志,无人无我,人我一体,能够持续升迁。
而要达到“内驭生命”的境界,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内在世界”。“内在世界”即生命自身。对生命自身的认知,目前并不被多数人重视,生命学依然是一个陌生学科。我们一直说发现自己,寻找自己,活自己,活灵魂,可总是做不到。为什么?就是因为来自“三大世界”,包括“内在世界”,即生命现象的障碍。看清并透过生命本体之外的诸多屏障(生命现象),才能“看见”生命的真面目。而列子《黄帝第二》篇,即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现象的真实面纱。
生命的现象,由表及里,包括状貌(包括形色声嗅等)、习性、智能等方面,皆不同程度地障碍着我们的人生修炼。
视角一:生命之相的影响
列子入道前,曾经遇见一个神巫叫季咸,跟人看相,能知道这个人何时生何时死,何时兴何时衰,何时得福何时有祸,长寿还是短命,具体的日期可精确到年月旬日,像神人一样,把列子迷得如痴如醉。但是,列子当时还不了解生命的现象有哪些,生命的实质是什么,所以看不见其道术的真相。
列子的老师壶丘子,现身说法,展示给神巫和列子四种生命之相,才让列子明白了命相的实质。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就不知道所谓命相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更不用说命相的实质了,所以总是看不清自己,更误解别人,经常消耗甚至伤害生命,阻碍生命提升。就像入道前的列子一样。
伯昏瞀人展示的四种生命之相:一是“杜德几”,即封闭的生机,像土地、阴气的状态,不动不静。外表看起来像湿灰一样,属于怪异的死相。二是“杜权”,即刚开始从脚后跟生发生机,像天象、阳气的状态。外表有了生动的迹象。三是“太冲莫朕”,即太虚而没有踪迹的状态,是一种阴阳平衡之气。外表看起来心不静。四是“空有宗”,一种较高修炼境界呈现出的相,即一念不生,而其虚中又有变化。外表看起来像随风飘动的茅草,阳光照射之下流动的水波,让人捉摸不定。
季咸的道术,就能分辨这四种命相,知道生命的实质是元能,元能的运动成为元气,能够根据元气的变化而判断出肉体生命的生死盛衰,进而推算出人生的逆顺祸福,懂得生命修炼提升的方法途径。但是,却不懂得外求是帐,内求是创,不愿意内伸求苦,实际历练,而是拿自己的道术向外求取名利。列子因为不懂得命相与命本的分别,所以差点跟随他走了弯路。
根据原文阐述,生命修炼“沉潜静定”的过程表现出九层境界,相应地,生命的相亦有九种表现。列子将其比喻为九种深渊:一是“鲵旋”,即大鱼翻起的深渊。比喻修炼起初,练气阶段,气已贯通;二是“止水”,即洄转的深渊。比喻动静之间,停止了心念;三是“流水”,即细流的深渊。比喻若有若无,有了一定功力;四是“滥水”,即泛滥的深渊。比喻功力的发挥;五是“沃水”,即下灌的深渊。比喻境界变得深沉;六是“氿水”,即旁边涌出的深渊。比喻左右气脉贯通;七是“雍水”,即倒转的深渊。比喻回归积蓄,预备着再次提升;八是“汧水”,即溢出的深渊。比喻全身气脉贯通;九是“肥水”,即涵养丰富的深渊。比喻能量圆融,生机盎然,达到了修炼的较高境界。季咸所缺少的,正是这些实际的功夫,而只是知道有这些功夫而已。
所谓修炼,是指身心摆脱有形的束缚,回归自然,从而召唤灵魂入驻,达到身心灵合一,活出真我。而修炼过程中的九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实实在在,受益很大,甚至妙不可言。我们因为不明生命修炼的真相,却总是被阻挡在“真我”之外,或只是刚刚开始练气,抑或是刚刚打通任督二脉,心念还没有开始修炼呢,就自以为有了修炼的功夫,岂不悲哉?
由此而看,欲达到列子御风修行的水平,岂不远哉?列子老人家的修炼境界,岂不大哉?
视角二:自我意识的影响
在我们的生命修炼中,来自对生命认知的障碍是根本性、第一位、最里层的。其次是自我意识的限制和障碍。当我们自以为怎样,而客观自然并不如此时,就走向了偏路、弯路甚至反路。列子《黄帝第二》篇为我们提供了以下案例。
(1)人将保汝
列子认识到物欲是一种陷阱之后,就开始注重自我品格修炼,自觉远离名利。但是如此以来,列子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和追随,走进了一个更高级、更可怕的圈套:谄媚讨好,陷入了名誉虚荣中。
这时,伯昏瞀人及时点醒了他,告诉他讨好就会表现异常,更重要的是,讨好和美誉会埋没自己的本心,让人失去方向,是毫无意义的。列子原文:“感豫出异。且必有感也,摇而本身,又无谓也。”这是自我意识之中埋得最深的一道修炼屏障。
(2)杨朱受教
杨朱的状况与列子相似,但比列子迷得更深。杨朱拜见老子,老子还走在道路中间,就“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老子为何如此激动呢?老子说:“而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你如此目中无人,只顾抬头望天,左右张望,一心外求,到底以谁为榜样呢?
看来,杨朱已到了自以为是,自我清高,自我满足的程度,哪里还有进一步的修炼之心呢?幸亏老子及时点醒了他。老子说:“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最清白的人,甘于屈辱,道德最高尚的人,总感到自己身上有很多不足。这才是有道者的状态呀。
很显然,此时的杨朱自我意识漂浮了,背离了修炼之道。亦是虚伪的自我意识,障碍了自己的修炼之路。
(3)逆旅之妾
这个故事讲得更是直白。杨朱曾经去过一个旅馆,见到旅馆主人有两个妾,其中一个美,一个丑。但是,大家却认为丑的高贵,而美的低贱。为何会这样呢?原文说:“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瞧瞧,酒香不怕巷子深,你自我标榜有何用呢。此“美女”的自我意识,岂不是自讨没趣,甚至到了愚蠢的程度呢?殊不知,只管做一个好人,而不去自我粉饰,到哪里人们不喜欢呢?自感与人评,一者盲目自我,一者客观自然,差距多么大呀。列子原文:“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视角三:自我认知、生活习性和智能的影响
一个人生命状态如何,境界高低,可以从状貌及行为习性上表现出来,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修炼提升。列子《黄帝第二》篇为我们提供了如下案例。
(1)生命柔与强
我们的行为习性有两种表现:一是柔,一是强。柔能够首先胜过超过自己的人,其力量不可估量,所以无所顾虑,属于常胜之道;强能够首先制服不如自己的人,而面对超过自己的人,则会通过塑造外在的刚强去应对,外强中干,所以有危险,属于无法常胜的道。达到柔的境界,则管理自己,治理天下,都会像无需做什么一样,而一切自然而然。然而,修养柔弱之德,才会变得阳刚强大。列子原文:“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
然而,平时我们却常常只看到表面刚强的一时效果,却看不到内在柔弱的长远利益,处处争强,时时抢先,后患无穷。殊不知,刚强的内在认知及其外在行为习性,就是我们的修炼所要突破的重要障碍。
(2)生命状与智
上文已述,除了生命本体之外,生物类之间的差别,从外到内依次是状貌、习性、智慧,状貌最为浅表,习性介于中间,智慧最为核心。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搞反了,受状貌的影响最大,受习性的影响次之,常常忽略智慧的差异。列子原文:“圣人取童智而遗同状,众人近童状而疏同智。”为此,列子列举了大量实例。
一是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状貌奇异,“而有大圣之德”,更广大地造福人民;夏桀、殷纣、鲁桓、楚穆英俊威武,“而有禽兽之心”,凶恶地残害民众。平常,我们总是喜欢亲近状貌与自己相似,或更好看的人,喜欢接近习性与自己相似,或是相同的人。这就是状貌遮住了智慧。
二是我们不懂得对禽兽友好,亦是因为禽兽的状貌和习性跟我们有较大差异。而实际上,禽兽的德性和德行却往往超过人类。禽兽保护后代的智慧不低于人类。黄帝时代可凭智慧支配禽兽,率领禽兽参与战争。尧舜时代用音乐引领“百兽率舞”、“凤凰来仪”。“太古之时,则与人同处,与人并行。”“太古神圣之人”,完全懂得禽兽的心志情态,了解禽兽的语言声音,“会而聚之,训而受之,同于人民。”到了帝王时代,因为害怕人类的追杀,“始惊骇散乱矣”。因为心有怒心,禽兽才攻击了人类啊。如今,我们却反以为凶残是禽兽的本性,本心何在?
(3)英雄“若木鸡”
从一只普通的鸡成长为一只优秀的斗鸡,经历了“方虚骄而恃气”、“犹应影向”、“犹嫉视而盛气”、“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等四个阶段,最后“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这,岂不正是人生修炼过程的真实写照?先修骄气傲气侍气,直至对外物没有看不惯,不被外在干扰;再修嫉妒和盛气,直至漠视挑战,心态淡定;最后内心完全放空,一念不生,就像一只木头鸡一样毫无显露;如此,即称得上“德全”矣!所谓德全者,即是无所显现,完全顺乎外物之性啊!这种高境界的结果就是,即使是妖魔鬼怪、奇异另类,也不愿去打扰他了。
故事之中的圣人形象纪渻子,视鸡如上等命,视周宣王为一般人,以教化为职责,毫无利欲之心。学人形象斗鸡,听从教导,最终消除了外物状貌差异的干扰。物人形象周宣王,一心争胜斗强,无视修炼者的成长变化,智慧被埋在了地平线以下。故事字里行间,意识暴露,信息爆满,能量爆棚,实在发人深省。
这也是百字小小故事,讲述无穷大大道理的典范,更是列子文化其高其妙,奥妙无穷的典范。至少,在这个小故事里,状貌、习性、智慧在人生修炼中的作用和影响,集结而悉数地演绎了出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