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厌恶疗法》
刘老师“筑基”课上提到了厌恶疗法,感触颇深。
厌恶疗法的原理: 厌恶疗法的原理是经典条件反射。即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其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实施,结果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起了条件联系。以后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求助者进行这种不适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求助者不得不终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
生活中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向(或被)别人实施厌恶疗法。比如我们做了某件事情之后,被家人挑剔、批评、甚至指责,大部分人被挑剔之后都会产生不良情绪反应,真正能“闻过则喜”的人少之又少。那么,作为凡人的我们被挑错之后情绪不好是很正常的反应。如果我们经常在做完事情之后被挑剔,时间长了就不愿意主动去做事情了。
孩子和我们成人也是一样的,如果孩子经常因为学习问题被家长老师批评甚至打骂,孩子被骂一顿,情绪体验不好是正常反应。一次两次无数次刺激之后,学习和坏情绪之间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射,没有谁愿意一直体验坏情绪的,所以孩子就不愿学习了,于是,厌学产生了。
如果学习是必须的,我们又不想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就需要在刺激上做文章。每次孩子学习时,我们给予TA产生良性情绪体验的刺激(比如及时肯定、赞美、鼓励等),一次两次无数次的看见、肯定、鼓励、支持等良性刺激之后,学习与好心情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孩子一提起学习就能产生好情绪,爱上学习就不是事儿了。
个人感觉,让孩子在学习与良性情绪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效果比较好,而且外在的良性刺激要持续不断。因为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撤销外在刺激,刚开始反应可能不会消退,如果时间长了不给刺激,反应慢慢也会消退的。所以,为了让孩子爱学习(或其他事情)的习惯继续下去,需要把鼓励、肯定、欣赏、赞美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