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次来袭,分享半年前的一点思考
万物互联的时代,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掀起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居家学习风潮。
开展情况:
1、既然是风潮,就有包举宇内,席卷全城之意。就我们平凉市来说,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据不完全统计,95%以上的学生开启了停课不停学的居家学习模式。一方面,家长想尽办法确保孩子能有一部在线学习工具,或买或借,在全社会高度关注教育的大背景下,没人愿意等待。至少可以追求一点心理的安慰吧。另一方面,教师也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积极作为,出动网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线作业辅导、在线作业布置等线上教学。
2、初步的居家网课尝试,教师、家长和孩子都不太适应,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大部分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缺乏使用网络直播的经验,更别提能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网络教学了。一方面,孩子自律性差,缺少了教师的面对面的监管,线上授课质量和效果打了折扣;另一方面,抖音、快手等娱乐游戏强大的吸引力,致使孩子跟不上网课的节奏而无所事事。家长在矛盾和焦虑中,既不知怎么协助老师完成线上授课和作业辅导,也因为忙于生计而无法协助老师的线上教学,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和监管孩子,线上教学实践与预期设想相去甚远。
3、同时,设备网络等硬件的落后,也是制约”停课不停学“的重要因素。乡村孩子家长的手机有好大一部分价格在一千元左右,再加上各种娱乐APP的下载安装,原本反应较慢的手机显得更加迟钝。
突出问题:
1、老师不能有效管理学生,学生在家不自觉学习或者根本不学,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不写作业,不能按时线上提交作业或不提交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失去了监督的孩子开始了五花八门的小把戏,上网课玩游戏、投机取巧“借鉴”别人的劳动成果、“身在曹营心在汉”等“潘多拉魔盒”应有尽有之”魔法“被学生以“网课”名义借作他用……教学成效与学习效果都大打折扣,教与学同时不同步,师生矛盾突出。
2、家长与教师“同机不同步”。一方面,一部分家长为了生计,早出晚归,疏于对孩子的监管,一部分学生都是爷爷奶奶等隔代监管,老人不会使用软件;另一方面,少数家长沉迷网络游戏,成为孩子玩游戏、刷抖音、搞直播的导师,家校关系紧张。
3、盲目的网课和一味的长时间使用手机,孩子视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孩子健康成长。
意见建议:
一、万物互联的时代,全社会需要一次深入的关于未来学习的教育启蒙。
1、基于县域的以教育主管部门大力倡导的关于未来学习、自主学习、线上学习的引领、宣传和推动。
2、加强对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的在线培训:一方面转变认识,把握和理解未来教学和学习的关系;一方面训练教师网络授课和管理技巧的提升。
3、加强以学校或学区为单位的在线学习、未来学习的家长或社区活动,为更好地转变学习生态扫除外围阻力。
4、从一年级开始开设合理应用网络和现代化设备的课程,培养孩子们科学使用新科技的态度和方法,一味的“堵”是收效甚微的,更何况合理使用网络和现代设备是未来每个人必备的素养,是面向未来学习的很好的工具和手段。
二、停课不停学的几点建议:
1、减少一些网课,多一点网络协助。网络协助要积极开展基于孩子素养提升的乡土主题实践,或网络运营班级主题阅读社区,尽可能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借助信息化手段,协助乡村、学校、儿童三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结,促进教育实践发展,其本质是一种依托地方(资源)的学校教育变革。实现学校与社区积极合作,把本地建设为适宜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好地方。学生持之以恒的课业应该源自并回归他们的生活之地。教师在充分调查研判学生的家庭生活实际后,制定个性化的协助方案,通过互联网工具(如钉钉、微信等)进行说明与远程协助,选取的内容是学生真实的在地生活,从衣食住行到田间劳作,从个人独处到邻里关系,融合在孩子每天的生活当中。不同的生活具有不同的特点,孩子们在体验经历的过程中,感受了传统的习俗,又协助多元融合,让生活更加充实有趣。比如在亲子经历果园锄草中,融合平均分与效率,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不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思考“锄禾日当午”的原因等。在同一个过程中,融合更多的内容,又在不经意间促进孩子了解家乡,参与家乡,建设家乡。把生活与教育紧密联系,在过高品质的生活中,沐浴教育的春风。
2、沟通促进发展,人心向善社会向好,一切的矛盾都是发展中的矛盾,尤其是对待孩子的学习,目标是一致的。积极搭建教师、家长、学生相互交流的机制,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影响,相互鼓励,一起行动起来。而主管部门的推动、鼓励是形成这个共同体至关重要的因素,当然推动和鼓励的机制也是建立在多方沟通的基础上的。
3、教会学生如何去自学,培养孩子有疑必问的习惯,如何展示交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淡化教师单方面的输出。
4、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个别辅导。这点是社会之痛,呼唤专业的机构的介入,与精准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