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句话很流行:长期主义的长期学习,是为了筛掉其他人;而赚钱的长期学习,是为了提升发现机会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这个点戳的很准。
我发现很多技能发展到最后,都变成了对行业“超敏感受”的变现。
就像是短剧比的不是谁拍得更好,比的是对下个月热点的预判(拍摄时间也就半个月);白金作家不一定写得多好,但是网感好题材好某个点不错一定是至少占了一个;比起画技高低,受众群广、爆点加持、有话题度的画师活的比较久。
所以创作者的内容越来越趋同。
这你不能怪创作者,创作者也要吃饭,也卡在大数据里,写的东西既没有热度也没有人看,那就得像我一样得找个能赚钱的工作,养活自己继续创作≧∇≦
我遇到到特别厉害的朋友,其实都是具备“超敏系统”的,我觉得这是当今社会成功的重要因素。技术当然要足够硬核,这是基础,但是很多时候不能仅仅限于技术。
“深谙江恩周期,还懂技术分析,你要说这还赚钱慢,在下还略懂一些项目的投研……”这是我在K宝身上看到的超敏,他是一个把复杂深邃与纯粹简单,慢悠悠的语速与超敏应变的结合的人。
是我超级羡慕的方向呐!
每个人的精力和触角都有限,只能接触到有限的信息。所谓机会,就是那些能转化成进步阶梯的信息,这句话的重点不是信息的区别,而是你拥有多大程度和范围的转化能力的区别。
最应该做的,是保持对各类新事物的好奇和学习,无限锻炼自己的“超敏系统”,以便让生活中一切不知道是不是机会的东西,在今后看起来更像机会,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