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苏堤。
1089年,苏东坡以通判的身份来到杭州,邂逅了退居在此的著名词人张先,张先虽比苏轼年长46岁,但两人志趣相投,很快结为忘年之交。他们同游西湖,寄情山水,苏轼从此开启了他的填词之旅,张先可以说是苏轼词作的引路人。苏轼在一次和张先同游西湖之后写下了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从此西湖得其名。
当时在杭州闲居的张先,于八十岁高龄娶了一位十八岁的妙龄少女为妻,苏轼听闻此事后,立即馈赠了一首诗为贺:“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张先阅罢此诗随即欣然接纳。苏轼之诙谐,张先之豁达,一时传为佳话。
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时任太守,他本来是想来圆他的江南山水梦的,可是来了后发现西湖之美已消失不见,此时的西湖湖泥淤塞,杂草丛生,苏轼立志要疏浚西湖,遂指挥20多万人利用西湖里的淤泥堆建了一座长堤,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人称苏堤。南宋以来,“苏堤春晓”就是“西湖十景”之首。
苏堤建好之后,苏轼开启了泛舟湖上的休闲模式,张岱《西湖梦寻》中记录了其在杭州任太守的那些日子,每逢放假休息,必“约客湖上”,在山水佳处共进早餐,饭毕,每位客人乘一条船,由一个队长带队,身边各拥歌妓数名,载歌载舞,尽情欢会,舟若不系,随波逐流,任凭到哪里去,玩到中午以后再鸣锣召集大家,到望湖亭或竹阁里聚会,直至尽兴方散,此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只见苏公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回府,夜市里点燃了一排排的蜡烛,直照的满街灯火通明,城里的百姓、女眷都聚集在道路两旁争相观看,这真乃是旷古风流之事,盛世欢乐之景,“不可复追也”。
众人于是常说:“内翰只消游湖中,便可以了公事”,意思是说,苏太守只需在湖中游览,就可以了结公务了。秦观因此感概苏公为官之洒脱,作了一首绝句:“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身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只说官闲事亦无。” 诗中极赞当时政事清明,少有诉讼冤狱之事,也可看出苏白二公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潇洒不羁,文采风流。这种精神气质虽不见容于当下,亦可为吾辈之楷模了。我心甚羡。
未完待续
参考:
《西湖梦寻》张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