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家庭教育指南》书的作者为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学校研究会会长。著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教育艺术随想录》《面向个体的教育》《学校如何运转》《学校制度改进》等。李希贵校长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凝聚成了这套精美的家庭教育指南。
这本《家庭教育指南》为小32开精装版本,全书200页,2022年第一次出版。本书共划分为六个篇章,全书主要讲了四件事:第一件事主要讲了家庭教育的十大原则是什么?第二件事主要讲了家庭教育都有哪些方法?第三件事主要讲了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第四件事主要讲了家庭教育都有哪些工具?
成年人都懂的规则,开车,必须得考试吧,结婚好歹还领个证儿,领个本儿,国家得认证认证,为人父母,当上家长,带孩子啊,对生命负责啊,居然没有学习就上岗了!孩子是第一回当孩子,父母也是第一回当家长,零经验对着零经验,没孩子的时候,话都说得很超脱,等自己真有了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那是真的抓狂。
你说,我不怕,我可以学习。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当了父母,一开始想要学着当父母了,才发现,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那么多,而且写得越来越厚、越来越复杂,我们职场人上班本来就已经很忙了,回到家,我还得去磕大部头,而且,每一本书似乎都在要求,我们得成为一个完美的家长,太累了。但现在作者给家长们带来了一步到位的教育宝典就是这本《家庭教育指南》。这本书的家庭教育理念跟其他育儿书有几个与众不同之处:
第一,家庭教育不是靠复杂的理论,而是靠简单的行动。
普通家长要做好家庭教育,完全不需要先去成为教育专家,去掌握什么复杂的理论。一些简单的原则,一些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真的坚定地去做,就足够了。它既不需要家长去嗑大部头,也不需要家长成为一个完美爸爸或者完美妈妈。如果你觉得家庭教育太复杂了,那不是因为家庭教育本身的难题,而是因为父母们在其中加了太多自己的妄念。
第二,就是不要把孩子当孩子,而是当作正在成长中的大人。
很多家长带孩子的时候,会给孩子看一些比较幼稚化的图书,带他们玩幼稚化的游戏,跟孩子们说话也会用所谓的“儿童语”,比如说,“宝宝,吃饭饭,好不好”。但请注意,这其实是对孩子智商和成长的不尊重。校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当中,建议家长一定要尽早让孩子接触真实世界的真实任务,让他们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当中,早早开始培养自己的协调能力、规划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是超级平等的姿态。
作者书中说,不能用“我生了一个孩子”的心态来带孩子,而应该是用“我遇见了一个人”这样一种心态。受上一辈家长的影响,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主要习惯于依靠自己手里的权力,所以动不动就要吼孩子,或者是压制孩子。孩子只要一不听话,就上惩罚手段。如果你习惯了使用权力工具,家长嘛,你肯定经常“赢了”孩子,但是请注意,每当你成为赢家的时候,就意味着你亲手让你的孩子一次次、又一次成为了失败者,而失败的后果是什么呢?要么是反叛,要么是盲从。而家长真正需要的,不是“赢过”孩子,而是“赢得”孩子,让孩子成功,让孩子在他成功的过程中,理解你并且信任你。
第四,是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而不是考试能力。
素质教育我们已经在嘴边挂了二三十年,但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真正能做到的、能出成果的,实在是太少了。而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改革之所以让人服气,就是因为他找到了一整套让素质教育可以落地的具体方法。所以,在指导家庭教育的时候,校长也有一套完整的综合素质模型。这个模型,一边是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比如同理心、自控力;另一边是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
本书的不足之处是:人类很多表现出来的问题都有各种长期的积累原因,并不能指望一招鲜。 这些方法,单独拿出来,每一条都有道理,可惜单凭知道是用不好的。还需要学习心理学才能理解小朋友眼里的世界,让孩子也理解我们,然后大家一起学习如何搭建自己与世界连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