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买的非标城投,实际上都还好,毕竟是属于金融信誉,实际上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还是在力保不晚付的。
不要看平时好像有个别地方晚付的,实际过去一年,大家能看到非标城投晚付的案例,估计撑死也就五六十家。当然也有一部分晚付的,外面的人看不到,所以把这个数放大一倍,一年下来也就100来家晚付的。全国有一万多家的城投公司,实际概率也就1%左右。当然并不是每家城投都会做非标业务,哪怕是只有一半的平台不做非标,晚付的几率也会提高一倍到2%。
实际上,很多散户在买非标时,往往就专门挑收益高或者偏高的买,高收益注定风险更高,表现在个人头上时,遇到晚付的几率就远高于2%。当然,过去一年,个人运气较好,虽然收到有超过100次回款,原本预计会遇到两三次晚付的,结果都按时或者提前付了。
跟城投打交道,最难要的还是工程尾款。像年前,有些地方直接先放出声来,要暂时停止付工程款,然后去力保金融信誉,有些施工方听到这类信息才急。为了尽快拿到工程款去付工人工资,有些老板很舍得贴息,不让利出来做贴息融资的,往往就是一潭死水:工人找包工头要血汗钱回家过年,包工头找老板要工程款,老板找城投要工程款,城投账上又没钱,又因为有融资红线卡着成本融不到钱,然后就是一潭死水。当施工方让利出来做融资后,平台融到钱了,整条个链就活了,这就是非标能长期生存的逻辑。
城投公司欠施工方小的几百万,多的几千万的比较常见,这些都属于商业信用。比如一笔五千万的工程尾款,有些老板为了尽快拿回,就不得不利用自己的关系和资源,跑去帮平台融1个亿,这个玩法叫融二借一,融到1个亿后,平台给您五千万,剩下的五千万平台自己用。而平台往往只认七八个点的成本,投资方要的又超过这个成本,剩下的成本就只能靠施工方来做贴息。很多施工方往往又是外面的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的股东之类的。越到年底时越缺钱,哪怕是做贴息融资的,也比跑出去借民间资金强太多了。
前段时间,有个老板在平台有600万的工程尾款,一直没结算给他,为了尽快拿回工程款,那个老板直接买了平台1200万的定融,买进去后,平台马上付了600万的工程款给他,剩下的600万,留给平台自己用,商业信誉也转变成了金融信誉,而且平台只给他8个点的利率。
施工方老板些,很多都简单粗暴,享受了过去二三十年城市发展的红利,有些资产规模都上亿了。还有更特殊的,有些老板些早就把钱赚足了,要准备出去了,剩下的那些工程尾款,都是利润,为了把利润要回来的,就更舍得让利,当然这种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跟国企类的施工方做贴息,融资就很难,国企领导束缚多,没法跟私人老板比,完全不一样 ,要做贴息最好找私企。
散户的资金都还好,以前出风险的小贷公司些,最优先解决的就是散户资金,因为这部分涉及的人多钱少事多。
类似国开行的极低成本资金,那种必须是最后解决的,银行的资金一般也都是最后解决,像遵义道桥展期20年的就是银行的资金,其它机构的单一资金解决顺序居中。
非标城投也是小额资金优先兑付,小资金会让平台更难受,大资金更适合买标债。
其它金融机构做的非标产品,实际上那类即使要遇到晚付的,大部分都是通过私下友好协商展期解决,一般都不会把这类信息发出来,外面的人也看不到,然后平台还可以信誓旦旦的说:我们找金融机构做的贷款都没有违约的。
更早些年吧,像租赁、资管、信托类的非标资金,就有部分在退出,但也有部分机构在新进。散户买定融的也类似,有些遇到晚付后的,觉得风险太高了,就撤去买标债或者干其它了;有些遇到晚付后,看透了也就那么一回事,再怎么晚付,它的优先级别,也总比那些施工方要强多了,但就这样,每年还是有那么多的施工方在参加城投公司搞的招投标。
这年头干啥都有风险,不能因为怕风险,就啥都不干。尤其是我们更年轻一些的人!也不可能因为怕风险,就什么都不干啊,坐等养老?
真实的生活就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至于到底往哪走?自己喜欢就好。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