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
刘润《底层逻辑》
吴军《见识》
每个职场新人要学习的东西都很多,但是我觉得这三本书可以培养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而这对于后续的职场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看完之后,即便你对书中的观点有不同的意见,我也建议你好好思考其中的道理,就像《见识》中提到的,“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就像《财富自由之路》中说的,你不仅要读,还要反复读;不仅要反复读,还要先假定每个观念都和你有巨大的关系,再调动所有的感官为自己创造“带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这个观念若被你吸收,你应该变成什么样子?
1、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
这本书虽然名字是财富自由之路,但其中大部分篇幅是在讲如何提升认知,因为本质上来讲,我们赚不到认知能力之外的钱。
书中讲到,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一个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由如下几个层面构成
概念与关联
价值观与方法论
实验与践行
概念和关联构成操作系统的底层核心,如果大脑里的某个概念不准确,那么我们必然没办法准确、正确地继续思考,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是:因为定义不准确,所以思考范围模糊,选择依据缺失,行动方式错误…进而影响整个生活。
而价值观就是——“什么更重要?”
有了清晰的价值观,就会有决断。同时,我们会研究方法论,因为选择要配合行动才有意义。因此,我们要锤炼自己的方法论,以指导紧随决断的行动——实验与践行。
书中给了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就是:注意力>时间>金钱
在职场起步阶段,我们没有太多的钱可供支配,而且我们所拥有的时间跟其他人都是一样的,不多不少。但是注意力却不一样,要多少就有多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理论上来讲不受他人控制。因此,我们需要把注意力放到更有价值的地方,尤其要避免“人生三大坑”
莫名其妙地凑热闹
心急火燎地随大流
为别人操碎了心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有太多的注意力浪费在没有价值的地方了呢?那从现在开始,开始实践这个新学到的价值观吧——注意力>时间>金钱。
2、刘润《底层逻辑》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那些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书中给了五种底层逻辑:
1、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2、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3、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
4、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
5、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
书中建议,我们选择商人的立场——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因为我们的损失最大。
我有个关系很好的同事,他在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就是公司某区域项目组的负责人,当时公司副总(现董事长)面前的红人,如果不出意外,那么他现在可能是公司的中层,或者区域公司的总经理了。但当时因为项目经营理念问题与当时的区域项目组技术负责人(现公司副总工程师)闹矛盾,后来又因为收款问题与副总意见不合。导致自己上了领导的“黑名单”,与中层渐行渐远,去年申请调去了其他子公司。
也许你会觉得是领导没有容人之量,可是损失最大的是我们,不是吗?
因此,希望职场中的大家在做决策的时候,能以商人的对错观,思考一下自己的损失。
3、吴军《见识》
书中针对“长期搞技术,在单位地位低下”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
吴军老师仿照物理学家朗道创建的“朗道位垒”的方法,将 IT 行业的工程师分成了 5 个等级,对于其他专业人士,也可以依此分类。
这里每一级之间,对能力的要求都是数量级的差距。
我工作了近9年时间,大概接近第四级的水平。很慢,但是至少认清了自己的差距。
那些抱怨自己搞技术不受重视的职场人,看看你的能力是真的够了吗?
书中还对职场中的4个误区给出了分析和破解方法:
误区一:工作和职业分不清
工作是大家谋生的手段,一个单位给我们一份工作,我们完成任务,单位付给我们工资和奖金,就两清了。职业是我们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比如我们当一名医生,提高自己的医术,治病救人,成为名医,这是职业。
对待自己的职业,需要专业的工作态度。所谓的专业,就是一切以工作目标的达成为中心。所有的沟通、
会议、关系的建立、工作的分配等,无一不是以此为主要目标。同时,还要有选择地做事情,凡是对将来职业有利的事情,不论是否有报酬,也不管报酬是高还是低,都要做。
误区二:把自己仅仅当作一个单位的过客,而不是主人
人一旦觉得自己是过客,常常很多该完成的工而不见,也懒得建立和维护与同事的关系。
这对自己最大的害处是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丧失了锻炼的机会。至于给其他同事留下了坏印象,那是必然的结果。怀着这样心态的人即使跳槽,也难以被赋予重任。
误区三:被语言暴力激怒后就乱了章法
语言暴力最大的危害是,打击你的自信心,引诱你偏离工作重心。对于语言暴力,无论是骂回去还是百般辩解,都会让你疲于奔命,从而脱离了工作的重点以及错失成功的机会。
对这些玩儿权术的老手,要注意防范,不要轻易反击,而要想法化解。要通过正常的渠道让他们知道你已经识破了他们的语言暴力,让他们今后做事有所顾忌。
误区四:疏于沟通
很多人因为急于做成某件事,生怕有不同意见,事先不打招呼就自己做主,指望着生米做成熟饭后大家来接受既成事实。然而,很多时候一些必要的环节最终绕不过去,其他同事知道后,会认为这个人对自己不尊重,缺乏团队精神,甚至到领导那里打小报告。
其实,大部分时候,提前打招呼总是一个良好的、职业的做事方式。如果合作方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协调和谈判解决。
最后,分享几位大佬在书中对工作的看法:
《财富自由之路》:他们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宁可少睡一会儿也要把事情做到一定程度才心满意足,别人休息时他们可能还在工 作,甚至好像完全不会去想:“这么努力还不涨工资,实在是太不公平”
《底层逻辑》:他们发自内心地认为,工作是创造而不是消耗。他们的勤奋和努力,不需要老板的褒奖,不需要物质的补贴,不需要发朋友圈证明,不需要强打鸡血,也不需要被人说服和强迫。对待工作的态度,正是优秀和庸常的分界线。
《见识》:永远要明确,工作不是为了公司或者他人,而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这个既定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