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路漫漫,我之思考
----观刘惠萍老师的一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做负责人的人》
初冬,外面的气温不算很低,天空被压的很低,好像憋足了劲儿要痛痛快快的下一场大雪似的。虽不如金秋给人以收获的喜悦,亦不如隆冬的神圣庄严,但却承载着别样的美丽。距离上一次写点东西,已经过去了四个月,提起笔来,内心惭愧,但仍有很多想要分享的喜悦。
2021年11月8号早上11:20-12:00我们全组道德与法治教师观摩聆听了刘惠萍老师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她讲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6.2《做负责人的人》。这节课在刘老师的精心准备下,吸引着我,认真记录,积极思考,让我获益匪浅。以下是我观摩后的一些粗浅的分享:
一、预设与生成相统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在课前精心准备,精心预设,这样才可能有精彩的课堂教学,教案是预设性的,这种预设性体现了施教者的计划。同时也体现了对教材文本的尊重与依托。
刘老师的这节课,我认为最精彩,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在探究三:如何承担不是自己自愿选择的责任。(学会在责任冲突中承担责任)时,刘老师运用教材上P71“小青的故事”:小青是初三的一名学生,又在少年宫学习舞蹈,但学校新成立了舞蹈队,老师认为小青的能力很强,让他同时兼任舞蹈队队长。小青在于老师的沟通下无果,但仍承担责任,担任舞蹈队队长,把事情干得井井有条,但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你认为小青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就在大部分学生认为值得的时候,我们听课的老师,零星的听到有几个学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不值得。尽管声音很小。原本以为刘老师会稍加引导,得出课本中的结论就好,或者干脆忽视装没听到。谁想到刘老师却灵活应对,巧妙利用了出现的“不速之客”,弹性的,宽容的,开放的,本着对学生的尊重,不急不慢的说了句:我刚才听到有两种声音,有的同学认为小青这样做是值得的,但也有几个同学认为影响了学习成绩,中考在即是不值得的。嗯,要不这样,咱们干脆小组内稍微讨论一下,统一一下意见。接下来,就有了以下精彩的,始料未及的生成。由于我的书写紧迫,我简单记录下来了部分学生回答的内容,如下:
生1:不值得。这样我认为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就要中考,太影响学习时间。
刘老师:嗯,如果把我当做一个妈妈,站在妈妈的立场上,我此时此刻也会像你这样想。
生2: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小青勇于承担责任的表现。
刘老师:是这样的,你说的很对。
生3:(好像很着急的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认为不值得,又要学习,又要练舞,又要当队长,材料中也说到了,成绩下降了。我认为最后这会影响了我的“人生大事”(中考)学生和老师们都笑了起来。
刘老师:呃,看来某某同学你想的非常的长远,如果你能用实际行动坚持不懈的去践行,我觉得你今后的人生,一定会非常的辉煌。
接下来,刘老师原本以为告于段落,进而小结:相信因为小青的这一个把事情做的“井井有条”,她一定会把今后的其他所有事情都会处理的非常好。(言外之意是也包括学习成绩。)但此时又有几个学生举起手来,有一位同学干脆站起来就说:我认为不值得,这也太影响学习成绩了。(当时我都为刘老师这个地方捏了一把汗,我想着如果是我,该如何收场?)
谁料想刘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强加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压制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刘老师接着说:嗯,从今天某某学生两次积极发言来看,你多次提到学习成绩很重要,老师发现你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孩子。
生5:值得,因为这是负责人的表现……
此时学生的回答最终还是落到了值得上面刘老师及时再次小结:生活中我们的每一种选择,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要回报,必然要付出。不劳而获的思想,只会让我们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接下来ppt出示了课本上的结论:(刘老师此时不再做过多的解释,通过引导学生在读文本时,渗透了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感受,自我消化的时间。相信此时此刻读完以后学生已经有了更加全面的想法)。
刘刘老师此时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仍有学生心里有疑惑的。表情还是有那么一点儿不太同意,于是又说:其实老师也知道此时此刻,有些同学心里还保留着自己的想法,但是老师仍然希望今后你能够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顺势刘老师又举了个例子:
同学们今后这样的事儿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比如:你一边要考试了,另一边还要参加节目排练,你的父母出差不在家,你一边要照料自己,还要一边努力学习完成各科的文化知识……那此时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
只听见同学们异口同声:合理安排(言外之意是需要协调,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的心也一下放下了!为此,告一段落,同学们慢慢的理解了:如果有些责任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我们要学会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中选择应该承担的责。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我承担,我无悔!”
刘老师对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加大鼓励,对消极的,负面的采取了机制的办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了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
课后,我们在办公室里私下里坦诚的磋商时,刘老师说:其实这节课,我在其他班上的时候,也出现了零星的这样不同的声音,当时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过多的加以引导和解释,在这个班他吸取了上节课的经验,心里做了简单的预设,没想到恰恰就有了这样精彩的生成。原来刘老师面对这样的生辰,在备课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灵活应对,并且不拘泥于教案中的安排,刘老师在保护学生探究心理、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时间、交流、思考、表现的机会,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独特的见解,一正一反深刻的辩论,把课堂推向了高潮。与此同时,在最佳的时域内,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二、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和谐统一
教学状态包括教师,学生以及整个课堂师生群体的状态。教师的状态包括心理状态和外显性的言行举止,这里我想简单的表达的是刘老师的授课风格与我的完全不同,刘老师表面说话不急不慢,十分沉稳。但内心却激情澎湃,正是因为这样的外显,言行举止,再加上刘老师的耐心引导。具体精准的设问使得教学信息的“输出”畅通,学生易于接受。
由此,本节课第二大成功之处在于教师的目光分配面广,学生在思考时能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和思维十分活跃,学生的活动时间,活动面充分适当。再说,歌手还知道问一声后面的朋友,你们好吗?我发现恰恰这个班是后两排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还挺多。我们老师也应该做到如此,而不仅仅是与个别学生的互动。刘老师带学生回答完问题是会认真聆听回答后都会根据具体答案要么鼓励,要么感同身受,要么加以引导,在这里我就不加以赘述,在前一个过程中已有详细的计述。
三、知识点、能力点和教育点的统一
刘老师的这节课,我个人认为第三个我比较欣赏的地方,就是刘老师的教学能力素养很好:他知识面广,思维敏捷,生活经验丰富,语言能力强,驾驭学生的能力这些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无论是在一节课的知识点,还是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及时给予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都恰如其分、丝丝相扣。另外,刘老师在多个环节的过渡,衔接自然,小结的精心设计都起到了提炼升华的效果。举一个让我感受非常深的例子,就是刘老师在讲授探究二三个不同的“红手印”的故事,她得出结论:对于自己选择承担的责任……之后,他引用了文本71页相关链接中的雷锋的名言进行画龙点睛。一般情况下,我们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处理的方式,就是口头读一下。进行展示以提升课堂设计的底蕴,亦或是出示一下一闪而过,这样做的目的是认为显示引经据典,把中华文化引入了课堂。
但刘老师却在衔接上一环节知识点自然引出的前提下,让学生齐读齐诵,再次小结:向雷锋同志学习,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应该感悟和学习雷锋身上所具有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学习他在承担责任中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收获快乐和幸福!我个人认为这样处理不是“虚晃一枪”。这才真正做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的同时,渗透了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同时让大家敬畏责任二字,学习先进人物雷锋好榜样。
当然,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永远没有十全十美的课堂,完美的课堂的追求,永远在路上,那些所谓的好课,出彩的课,让人觉得舒服的课。多半就是处理好了若干个教学细节的课堂。(好课是细节的完美。)正确而不错误,规范而不马虎,细腻而不粗糙,顺畅而不颠倒,这都体现在细节中。因此接下来我还想说一说这节课需要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缺乏教师亲力亲为手写的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指黑板上的板书提纲或多媒体显示的授课提纲。板书同样是一个老师的基本功,也是这个职业的鲜明烙印。我个人认为,这其实是刘老师的一个优势:他有着丰富的语文教师的功底,字迹漂亮,工整,思路清晰,但今天多少有些遗憾,没有能够看得到。
2.后半部分教学容量的控制过冗
本节课第二幕的内容讲解自觉承担责任的意义是刘老师在课堂上先后选取呈现了敦煌女儿樊锦诗、北大考古女孩儿收到樊锦诗的一封信、扶贫干部黄文秀、老红军甘祖昌夫妇的事迹。有视频,有文字说明,内容很震撼人,但花费的时间较多,学生感悟有了,但老师来不及引导、总结明确: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在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这也是我们学习他们的原因所在。这里需要给学生们明确一下建议,同一类材料不要堆砌。不要,哪个都舍不得,用精用实。不然这样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不能形成理性思想。匆匆忙忙影响实际效果。课后还得给学生补画笔记。课后,我也与刘老师就这一方面进行了交换意见。
3.知识目标达成未完全完成
正是由于教学容量选取资源的冗繁,故本节课的第二个难重点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没有时间讲透落实,这也是我们大家平时普遍会出现至少我有时会出现存在的问题。
以上便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感谢刘老师及同行的老师们批评指正。
最后我想说,对于作为观课的教师而言,观课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每位任课教师都有其长处和优势,通过观课可以广泛收集、领悟、感受任课教师的教学构思、思维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成功之处观课是一种主动向他人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和教艺的好形式。记得全国著名思政课教师吴又存老师在一次讲座题为《达成生命成长之美》 讲座中讲过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井底之蛙”。青蛙是如何实现经验的改造?答案是需要“小鸟”和提醒。而“小鸟”意味着什么?“小鸟”又在哪里?书本是“小鸟”同行亦是“小鸟”。我们不能总是眼睛只向外看,不能总是抱怨没有出去学习的机会。我们还应该多向内卡,多向周围的同事学习交流。感谢刘慧萍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一节公开课。
俗话说:功在课下,利在课堂,益在学生。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希望我们能尽为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教过的每一个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些温暖朴素的文字评一堂课促进多堂课,评一人激励一批人。让我们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做的更加专业,更加有温度。
梁增杰2021.11.18晚1点写✍于家中,11.19下午七点完成电子版于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