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对历史来说不过是匆匆一瞬,对一个人来说却可能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作为八零后的我们,从出生到现在,没有经历过大的社会动荡,见证了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的迅猛增长,可以说,我们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受益者。我们知百家争鸣,康乾盛世之兴,知闭关锁国,割地赔款之耻。却不知中国历史上的十年文革。我曾在历史书上了解过这段岁月,寥寥几笔轻轻带过,家里的父辈对于这段历史记忆模糊,爷爷奶奶缄默不语。恰在这时,《一百个人的十年》如同警钟响在耳边,将我从幸福中惊醒,又如一盏明灯,带我去探寻那段黑暗的岁月。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十年可以改变几代人,原来人性可以这样恶,原来信仰可以让人疯狂至此,也可以让人坚韧至此。
《一百个人的十年》是冯骥才先生的作品,我以前从未读过他的书,但是很感谢他,让我第一次看他的书就被他朴实的文笔和他融入于作品中深刻的思考与厚重的责任感所打动。说它朴实因为作者记录的是亲历者的心声,文中甚至有些方言色彩,让人倍感亲切。说它深刻,因为书中加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悟,使内容得到了升华。同时作者对这些真实事件进行的语言和细节上的处理使我们在阅读时更流畅,同时面对如此沉重的题材也不至于太过压抑。
书中有两个人的经历深深触动了我,一个是搞原子弹的科学家,为祖国的原子弹研发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却在文革中被斗,即使被斗仍然一腔赤诚想要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奉献。虔诚的信仰被时代涂上了悲凉的色彩,原来信仰可以让人妖魔化也可以给人绝境逢生的力量。另一个是一名医生,为了让父亲从文革挨斗中解脱,亲手杀死了他,母亲也跳楼坠亡,独留她一人苟活。活着是因为虚幻的希望,她以为母亲还没死。在监狱里还心存期待,出来了,才真是进了人间地狱。没人能了解,得知母亲已死的她陷入的是怎样更深的绝望,更没人能理解余生她将背负怎样的自责和悔恨,在那个年代,死去永远比活着容易得多,人的自尊和人与人的信任被揉碎了踩在地上,任人践踏。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人性的闪光,那至亲之间深沉的爱和不离不弃犹如黑夜中的点点星光,值得我们满怀敬畏地仰望。
作者在书中说“我有意记录普通人的经历,因为
只有底层的小百姓的真实才是生活本质的真实”我们大多数人不正是小百姓吗,我们像一棵棵无名的小草,一阵风一场雨都能改变我们的命运,我们能做的只有坚持、忍耐、成长。
文革不应被忘记,回避解决不了问题,历史的创伤即使痊愈也会留下疤痕,这疤痕时时警醒我们不再深陷曾经的泥淖,文革由权力的巨浪掀起,又被权力所利用,普通人被裹挟在这巨浪之中,毫无反抗的能力。
十年文革,你分不清,被斗的和斗人的谁更可悲,一个灵魂被摧残,永远无法复原,一个背负着内心谴责的十字架,永远直不起腰。十年,历史的车轮匆匆碾过,便一骑绝尘的奔向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我们来不及回头看这十年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如今这车辙下盛放的是一束带血的鲜花,我们将这鲜花放在死去的人和逝去的灵魂的墓碑前,只希望警钟长鸣,历史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