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智脑”变成“焦虑制造机”,你的杏仁核还好吗?

最近在思涵讲书直播间和大家共读《重塑杏仁核》,本以为是一本关于“如何驯服焦虑小怪兽”的实用指南,结果读着读着,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的“理智脑”(大脑皮层)有时候才是那个偷偷给焦虑小怪兽递火把的“幕后黑手”!

一、杏仁核:我不是焦虑的唯一“背锅侠”

以前,我们总把杏仁核当成焦虑的“罪魁祸首”,毕竟它负责处理恐惧、害怕这些情绪。但《重塑杏仁核》告诉我们:杏仁核其实挺委屈的,它有时候只是“被动接锅”。

举个例子,梅琳达家的烟雾报警器总是莫名其妙地响,一开始她还会紧张,但后来发现只是灰尘或蜘蛛作怪,杏仁核也就习惯了,不再当回事。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想起卧室里点了蜡烛,这时候,大脑皮层里的“哎呀,不会着火了吧?”这个想法,才真正激活了杏仁核,让她从沙发上弹起来,冲去检查。

看,杏仁核其实挺无辜的,它只是根据大脑皮层传递的信息来行动。如果大脑皮层传递的是“狼来了”的假消息,杏仁核也只能跟着“紧张兮兮”。

二、大脑皮层:我才是那个“戏精”

大脑皮层,这个负责思考、推理的高级区域,有时候真的像个“戏精”。它不仅能接收信息,还能根据这些信息“脑补”出一场大戏。

比如内特,一看到女朋友的短信就焦虑,以为要分手。结果打开一看,只是张学期论文得A的照片。这时候,内特的大脑皮层就像个“过度解读”的编剧,把一条普通的短信编成了一出“分手大戏”,让杏仁核也跟着“紧张”了一把。

更有趣的是,大脑皮层还能在没有实际感官信息的情况下,自己“创造”出威胁。就像阿尔玛,半夜听到小狗不叫了,不是想着“它终于睡着了”,而是脑补出“它不会出事了吧?”然后自己把自己吓得心跳加速,胃里翻腾。

三、认知疗法:给“戏精”大脑皮层“降降温”

既然大脑皮层这么爱“演”,那我们能不能给它“降降温”,让它别那么“戏精”呢?当然可以,这就是认知疗法的魅力所在。

认知疗法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并不是来自实际的威胁,而是来自大脑皮层的“过度解读”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像坎蒂丝,坐在餐桌前喝茶,却想着如果付不起小狗的手术费,小狗会遭遇什么可怕的事情。这种“未雨绸缪”的焦虑,其实完全没必要。

认知治疗师会通过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让我们的大脑皮层不再那么“爱演”。比如,当坎蒂丝担心小狗时,治疗师可能会引导她想:“即使现在付不起手术费,我也可以找朋友帮忙,或者联系动物保护组织。”这样,大脑皮层就不再那么“紧张”,杏仁核也就跟着“放松”了。

四、你的大脑皮层,是“理智”还是“焦虑”?

读完这本书,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的焦虑,很多时候并不是来自外部的世界,而是来自我们自己的大脑皮层。它有时候像个“理智”的导师,帮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有时候又像个“焦虑”的制造机,让我们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也感到紧张不安。

那么,你的大脑皮层是“理智”还是“焦虑”呢?不妨问问自己:你是不是经常把事情往坏处想?是不是总是担心别人的评价?是不是对自己要求过高,难以达到?如果你的答案都是“是”,那么恭喜你,你的大脑皮层可能正在偷偷给你的杏仁核“递火把”呢!

不过别担心,读完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给大脑皮层“降降温”,让它不再那么“戏精”。毕竟,生活已经够复杂了,我们何必再让自己的大脑皮层“添乱”呢?

最后,我想说:当“理智脑”变成“焦虑制造机”时,别忘了给它“降降温”。毕竟,我们的目标是过上轻松、愉快的生活,而不是被焦虑牵着鼻子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