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这本书搁在我的书架上很多年了,却一直没有正式读。
最近拿起来开读之后,发现像小说般有趣,阅读体验顺畅美好,很快就读完了。
那富兰克林在自传里教给了我什么呢?
1、好学。
富兰克林好读书,在孩提时代,他就已经将零花钱全部花在书上了。
虽然由于家庭原因,他仅仅在正式的学校里上过一年的学,但他从未停止过学习,总是找各种机会读书。
比如,他12岁在哥哥的印刷厂做学徒时,结识了一位在书店的朋友。由是,他就时常从朋友那里借些书来看。但他会很小心地保持书本的整洁,尽快地归还。经常是晚上借来书,第二天早晨就去还,这样一来不会有人察觉少了书。因此他常常是到深夜还坐在房间里读书。
从年少开始就从事印刷业,也刚好满足了他阅读的欲望,他比很多人更有机会阅读到大量的书籍。
并且,特别可贵的是,富兰克林在读书上有他自己的方法论。比如,他经常模仿作者的写作的风格,“我取出其中的几篇,把每句的大意摘要录出,放置几天以后,再试着不看原书,用自己想到的某些合适的字,就记下的摘要加以引申复述,要表现得跟原来的一样的完整,把原篇重新构建完成。然后把我写的拿来与原来的比较一下,发现我的一些错误并加以改正。”无疑,这给富兰克林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富兰克林一直在强调:学习,多读书。在他的每个人生阶段,只要他有时间有机会,书总是陪伴在他左右。也正是因为如此好学,所以他才能够在很多方面都取得成就:印刷商、编辑、发明家、科学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慈善家、哲学家……
2、人生信条。
他将自己的人生信条做了归纳,并做成道德目录,包含十三点:
一、节制:食不可过饱,饮不得过量。
二、缄默:避免无谓闲扯,言谈必须对人有益。
三、秩序:生活物品要放置有序,工作时间要合理安排。
四、决断:要做的事就要下决心去做,决心做的事一定要按时完成。
五、节俭:不得奢侈浪费,任何花费都要做到有益,不论是于人于己。
六、勤勉:珍惜每一刻时间,去除一切不必要之举,勤勉做一切有益之事。
七、真诚:不损害他人,不使用欺骗手段。考虑事情要公正合理,说话要有真凭实据。
八、正直:不损人利己,应尽义务要履行。
九、中庸:不走极端,对人少怀怨恨之心。
十、整洁:起居生活,身体服饰,务求整齐清洁。
十一、宁静:剔除不必要的烦恼。也就是指那些琐碎的、常见的和不可避免的不顺利的事。
十二、贞洁:少行房事,不使身体虚弱、生活贫乏,以利于身体健康或养育后代。不可损坏自己或他人的声誉或者安宁。
十三、谦逊:以耶稣和苏格拉底为榜样。
在刻意培养这些品德之初,富兰克林每星期只实践一项,而对另外的美德只做一般性的关注。并且,他将这些专门记录在一门小册子上,只要当天违反了某一项,就在相应的格子中标上小黑点。
每星期重点关注一项,13个星期可以走完一个周期,一年循环4个周期。通过如此循序渐进,他将这些美德固化成了他的习惯。
3、宗教观。
富兰克林相信上帝,支持宗教的发展,可是又不愿意陷于僵化的教规之中。
他自己一般不去参加公共礼拜,但他也认为公共礼拜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只要开展得好就有很大的好处。
他自己拟定过教派的要旨,原文如下:
“在天地之间必定有一个创造万物的主宰。
上帝运用天道统治世界。
人应当用崇拜、祈祷和感恩来敬拜上帝。
但是,最为上帝所喜悦的是与人为善。
人的灵魂不死。”
他不是那种典型的信徒,感觉他对当时许多宗教教派的态度是既接纳又有些疏离。
书中有许多地方都提及宗教,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段提到一个新成立的教派(浸礼会),富兰克林特别夸奖了他们慎重而且富有远见。
因为,这个教派的创办人秉持这样一种观点:“当我们这些人走到一起成立这一教派的时候,承蒙上帝的启示,使我们看出某些我们过去认为是真理的教义其实很荒谬,而有些过去认为是错误的却是真理。上帝为此而喜悦,并不时在指引着我们。我们不断地减少谬误,改进教义。可是现在,我们不知道是否到达了这个历程的顶点,是否我们的心灵修养或神学的知识已经尽善尽美。一旦白纸黑字地把信条刊印出来,我们竟担心会受到它的束缚,以致不愿意再进行探求,加以改进。但继承者则有墨守成规的习惯,把长辈和创立者所定的规矩奉为神圣,绝不敢越雷池一步。”
他对此评价是赞赏的:这种谦虚谨慎的精神表现在一个宗教教派身上,恐怕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吧!因为绝大部分的教派都自以为获得了全部的真理,那些与之持相异观点的教派必定一无是处。
看的出来,他是既相信宗教,又是极其追求智慧和真理的人。两者如何统一呢?他在书中写道:“在我看来上帝是智慧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