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五十六(122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可见,只有全面了解、读懂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具体方法有哪些?怎样才能真正读懂学生呢?
读懂学生的认知过程的策略一:从前测中读懂学生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方法基础和经验基础等。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及所受的文化熏陶各不相同,个体的智力和知识结构也不同。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需求,开启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前测可以让我们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认知状况,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教学起点,增强教学活动设计的实效性。那么,什么是前测呢?
课堂前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预备和相关方法的预先测试,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
通过前测,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学习困难、学习路径、学习兴趣、思路方法,做到教学设计有依据,教学时心中有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堂前测方式,执行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及解析——估算之前
前测时间 2012年3月12日
前测对象: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二年级(4)班的31名学生。
前测形式:问卷。
前测目的:①了解学生学习“估算”这部分内容的有关知识基础。
②了解学生与“估算”有关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③了解学生学习“估算”这部分内容可能存在的难点。
前测过程及分析:
第1题: 每台空调售价为130元,约是口元。
每台电视售价980元,约是口元。
目的:调研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近似数的掌握情况。
数据统计:把1130估成与之相近的整十数的有19人,占61.3%;不会估的有10人,占32.3%;空着没写的有2人,占6.4%。
结果分析:学生还没学过近似数,不理解“约”是什么意思。
第2题:买顶帽子大约需要50元,请你猜一猜,这顶帽子可能是多少元?
目的:调研学生对近似数估计范围的掌握情况。
数据统计:把帽子的价钱估在一定范围内的(如46~54、45~49、49~51……)有17人,占54.8%;只能把帽子的价钱确定为一个具体的数的有13人,占41.9%;空着没写的有1人,占3.3%。
结果分析:学生对近似数估计的范围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也有部分学生不了解。
第3题:小白兔拔了46个萝卜,小黑兔拔了23个萝卜,它们大约共拔口个萝卜。
目的:调研学生的估算意识及对加、减法估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100以内的加、减法估算,有一半的学生已掌握加、减法估算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有7名同学有估算的意识,但估的结果离准确值较远。有8名学生估算的意识比较淡薄,采用了计算的方法。由于没学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有3名学生还出现了计算问题。
第4题: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我有100元钱,够买这三件衣服吗
裤子43元 上衣28元 半袖24元
目的:调研学生对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及估算策略的多样化的掌握情况。
通过分析发现:①学生计算基础较好,口算能力较强。②学生估算意识薄弱,生活经验较少。③学生学习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估算,但掌握的方法比较僵化,缺少其他策略。由此引发了教师的思考:新课程很重视估算,估算的意义何在?估算的策略有哪些?面对二年级的学生,估算教什么?怎样教才能落实估算意识的培养?教师想到了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理解加法估算的方法及算理;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恰当选择估算方法,形成估算意识。希望通过本案例研究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增强教学实效性。
开展课堂前测要有好的问题,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及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来确定前测的目的并设计题目。前测后要认真收集数据,从中挖掘学生的真问题,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真问题设计教学活动。总之,前测的基本过程是:制定前测计划→实施前测→整理前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