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让希望重生》读书所得(4)

(一)读《好孩子是熏出来的》有感

原以为那些名师不一定都会遇到个性十足的孩子。读了这篇文章,我发现,名师和我们普通老师一样,也有让其无语的学生出现在她们的班上。只不过这些老师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改变了学生,从而成就了自己。由此可见:那些学困生、问题学生是成就名师的基石,只有这类学生才能让教师真正成长起来。

(二)读《怎样扭转“不操心,但累心”的局面》有感

一个人受得最大的伤害是什么?答曰:无情的冷漠。

在学校里,老师都喜欢那些乖巧懂事的孩子,他们从不让老师操心,学习成绩也很稳定。但是学习成绩却始终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值,而自己却又表现出一副软绵绵的样子,让人不忍批评训斥,让人使不上劲儿。这样的孩子往往是令人心疼的人。

(三)读《为什么有些人再遇时会比以前更美好》

感悟:张文质老师是这样回答的“心怀正念,并且又很努力的人,再次相遇的时候,会觉得彼此都很美好,这是一种美好的相遇,值得期待”。

与每一批新同学的相遇,就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当你遇到让你无法感觉美好的孩子,请不要张嘴就去批评她,而是努力找出与其相反的让你感到美好的孩子大力表扬,给他一个美好的形象,让他慢慢去感知。

(四)读《青春,需不需要吃苦?》一文

心得:从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经历来讲,我认为,青春期的学生有必要也应该吃些苦。古人言:苦尽甘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古训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不吃苦,将来必定会吃苦,甚至会吃大苦。我这里说的“苦”并非是超出他们所能接受的极限的那种苦。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在该做什么事的阶段,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把这件事做好,做到一定的高度,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选择求助、逃避、放弃。

其实,吃苦更应该成为成长道路上的一种经历,也应该是每个人应该有的经历。

摘录:教育,它是影响,而不是洗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