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威,有人可能不知道,但说起它在古代的名字——凉州,相信只要学过语文的人就都听说过,而这个地方也是驰名中外的雕塑——马踏飞燕(铜奔马)的发掘地。
1、马踏飞燕
铜奔马自出土以来并没有统一的称呼,而马踏飞燕这个名字是1971年郭沫若提出的,也一直被这样称呼。
当时的汉朝,凉州盛产大宛马,也就是汗血宝马,又称为天马。因为跑得快,所以骏马奔腾的时候又被誉为天马行空。这个雕塑就是表现骏马飞驰的瞬间景象。
其实,这匹飞奔的骏马脚下,并不是普通的燕子。在当时,人们认为飞得最快的是一种叫龙雀的鸟。龙雀飞翔空中,惊觉有马蹄踏背,它惊讶回头,发现一匹马在它身上腾空而过,瞬间已超越而去。马快到什么地步呢?马蹄踏到飞燕背上,它竟安然无恙。古人匠心独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出骏马的力量与神速,真是谁与争锋啊!
马踏飞燕的这匹骏马是奔腾之态,三蹄腾空,为什么能立而不倒呢?巧妙之处就是因为它踏飞燕的那只脚在身体的重心点,所以虽然神姿奔放,却稳而不倒。
2、汉代的老人福利证
中国自古就是尊老的国家,现在步入老年社会了,国家给老年人很多福利。关于老年福利这事,自汉代就有记载。记载这一福利的就是汉代的老人福利证书:王杖诏书。
这个诏书记录了当时的一个皇帝的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朝廷赐予一根上边带有鸠鸟的拐杖。拿着这根拐杖的老人可享受许多待遇:自由出入官府,可以在天子道上行走,在市场上做买卖可以不收税……
鸠鸟,由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演变而来。鸠鸟又称为不噎之鸟,寓意老人吃饭不噎,健康长寿的意思。看来,自古我们就喜欢用吉祥物和标志物呀!
虽然自古以来我们民族就有尊老敬老的习俗,但是这种传统到汉代,才有了制度化。
3、“一模一样”与“模范”的来历
这两个词都和古代的青铜铸造有关系。
中国古代有很多青铜器,古代的青铜器铸造用泥范块范法,也叫范铸法。先用黄泥做成青铜器的造型,称为内范,也叫模子,然后再用黄泥做成泥块拼接在造型的外侧,称为外范。青铜器上那些精美的花纹,就是雕刻在外范的内侧。内范外范合在一起后,从事先留好的浇注口内灌入铜液。铜液冷却干燥后,打破外范和内范,一件精美的青铜器就铸造完成了。因为一件模子只能铸造一件器物,于是留下了“一模一样”这个词。也因为内模外范的严丝合缝,我们把世间值得学习的榜样,称为“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