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行为与期望之间的联系
1、激励需要人们看到他们的行为与期望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而工具性允许人们看到这些行为与结果的联系。这种工具就是让人们必须相信他们的行为将会产生某种结果,否则就没有动机去做事。
2、最有效的父母以非控制的方式而不是以控制的方式运用有条件的奖励,当他们这样做时,结果是非常积极的。
3、通过从支持自主而不是控制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决策会有所不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二、有效的条件性奖励
1、有些人无法运用工具性,所以对他们来说,工具性就是无效的。如果要使行为-结果联想成为激励因素,先得理解他们,并将他们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运用起来。
2、要使外部动机成为激励因子,就必须明确应该做出哪些行为以及它们将会产生哪些结果。由于可理解的行为和期望的结果之间不存在明确的联系,因此人们发现自己缺乏成为社会有用成员的动机。
三、 胜任:激发内在动机的第二个心理需要
1、人们需要具备获得预期结果的策略和能力。感到自己胜任,对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都很重要。
2、感觉胜任这项工作,是人们内在满足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份工作上投入越多,就会做得越好,内心也更满足。
3、仔细想想,孩子们的好奇心(也就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归因于他们需要在与自身的世界打交道时感到胜任。
四、非控制性的赞美
1、如果称赞某人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会使得那个人感觉更好,从而更有可能再次做出期望的行为。
2、表扬可以明显是非控制性的,也可以明显是控制性的。如果表扬是非控制性的,它会增强人们的内在动机;如果表扬是控制性的,它会削弱人们的内在动机;
五、真正的幸福来自对胜任与自主的共同追求
1、当人们获得了处理自己的事务以及应对周边世界的能力时,当他们在这方面变得更加自主时,就会显得更加高效,洋溢着更大的幸福感。
2、成年人知道胜任后,会给孩子设置挑战,请注意:①如果挑战不在孩子的掌控范围内,会导致孩子压力过大,那就无法激励孩子。②挑战必须伴随着对自主的支持而不是控制,这样才能产生最好的结果。
六、用支持自主的方式提出批评
如果你能真正自主地支持学生、下属或任何你正在教导或监督的人,你会发现这些人通常会非常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表现。如果你和他们一起控制和评估,他们会采取防御、逃避的态度,可能会责怪其他人。有些人则会非常自责,贬低自己。这两种类型的反应,都无助于高效地解决问题,也无法带来卓越的绩效。
为了最理想地解决问题和产生最出色的绩效,人们需要具有内在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