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十一章读书笔记(2)
接着昨天,今天我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第十一章《经济学的天空》后半部分,即本书的130——134页。
真佩服雷夫老师!经济学课程竟然能在小学五年级实施得那么好!在这一门经济学课程中,聪明的学生在购买不动产之际,已经开始了解所有权的价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孩子们就能体会到“所有权”的好处。有一处我非常感动,那就是,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他们住的都是租来的房子。然而令雷夫老师宽慰的是,他以前教过的学生现在很成功,大都买了自己的房子,还有不少人替父母买了房子。相信雷夫老师不是在此居功,但我想,第56号教室的经济制度,一定或多或少地增进了学生对“个人财产”的了解。
雷夫老师还通过经济学,教孩子明白“节俭”的价值。在第56号教室,孩子们使用的器材是最好的,棒球手套是最贵的,美术器材也是好的。他们喜欢用品质好的东西,也通过此举动,让孩子明白必须努力工作、有所牺牲才能挣得好东西,因此他们更懂得爱惜。
“月底拍卖会”实在是一个好活动,它让学生学会如何聪明地花钱。当然,也有很过学生因为一时的冲动让银行账户归零,在付出惨痛教训之后,才发现这么做太不明智了,更好的东西说不定等一下就会出现。除了懂得如何聪明花钱,更要有”储蓄“的观念。是啊!我们总是得靠预算过活,从孩提时代开始养成习惯是有益无害的。
感受:雷夫老师的”月底拍卖会“,让我想到了我们这里一些城市的学校,也会一个学期举行一次拍卖会,学生们的兴致都特别高。细细想来,如今经济社会,孩子们当然也得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头脑。那农村的孩子可不可以也进行一场这样的活动呢?我能不能在我的教室里搞一次这样的活动呢?有想法总归是好的,希望能早日实现。
雷夫老师的经济学课程,不但帮助了孩子学习“储蓄”,更重要的是还教会了学生“延迟享乐”,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延迟满足(脑补: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 协调人际关系、 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而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跟他能在多大程度上推迟现有欲望的满足是成正比的。套用一句名言:成功的人大体都一样,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原因。这个“一样”就是节制。人的天性里都有懒惰,但一旦有了目标,就必须要节制自己,不能偷懒。能够克服这种天性的人就能有所成就,这也是我们所谓的自律能力。每个人成功的路上都会遇到困难、挫折,也会遇到各种诱惑,能够抵制诱惑,坚持到最后的人,就是成功的人。)。最好的东西会留给懂得等待的人。
书上那个叫琳达的学生,同时接到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同学们对她的好运感到惊奇是,她谦虚如往,因为她知道,这跟好运没关系,这是她努力和坚持的结果。
在本章最后,雷夫老师的那句标新立异的话语,我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记住,并认真实践:要帮助孩子出人头地,就要拿能让他们终身受用的课程来挑战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