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廷兵同志 )
题记一一是人会生病,病了找医生,这在国外不成问题,可在我们这儿却是个不小的问题。既有中午医又有西医,多种选择好事一桩,反倒成了问题,这也是病,怪病。
( 之 四 )
振兴中医,前提是找准制约发展的症结所在。中医致困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内因和外因。分析外因时要力求客观公允,决不能简单草率地用一句谁谁打压做了结。经验表明,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无论朝好的方向变还是朝差的方向变,都应将主要注意力用在寻找内部原因上。客观地讲,中医涉及面广,内容十分庞杂,链条拖得又长,任何一个节点出纰漏都可能牵一发动全身。尤其是其中人才培养和中药质量两大环节,一旦掉链子,便会累及整体,关乎全局。古人沿袭拜师学艺方式培养人才,自有他的道理,但可供选择面窄,一般局限在家族甚至家庭内部,外人难以入围,就象学武功,外来的大师兄少之又少,且多半被师傅师娘及师妹套路了去,变成自家人了事。这样的传承模式容易出现医术失传,因为中医单一个辨证论治就很讲究悟性和灵性,选择面窄了,随时可能就传不下去了。老家有个薛姓正骨中医,凭手捏合后上挟板,内服一兩付药酒,很少听说拿不下的。可子承父业后,就落了个门前冷落求治者稀少结局。。现在的中医学校选择传授面宽多了,但也不是没有局限。到了高级人才培养阶段问题就容易显现出来了。我国有位脊柱疑难重症中医治疗方面享誉海内外的专家教授,离世后其承业者医术尚可,但已经达不到治愈水平,多令人惋惜的事啊。家传关门授业也好,师生双向选择授业也好,都未能摆脫门户之见,影响了中医广开门路吸纳人才推出综合性多样性尖端人才的进程,确有研究改进之必要。中药又如何呢?空气水质土质会影响中药质量,种植技术肥料选用虫害免除影响中药质量,独有的炮制保存影响中药质量,野生量有限人工种植质地次之且不均衡影响中药质量等等,方还是那方药却不如那个药,这也是中医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特别不容易的是,就算你把人才培养的选择面和中药质量两大关键问题都解决了,也还有个中医自身学科难题横埂在那儿,让不少学子望洋兴叹一一那就是一一中医太难学了!
内容浩瀚 ,考博闻强记。辩证论治,考机变灵活。单是诊脉和经络,没个三五年不行,若想登堂入室,更是动辄十年八年的事。可见,中医对学人的要求很高很高。所以不少人感叹,別看中医行医者不少,真正管用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