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指出,“巧言”指的是花言巧语,而“令色”则是和颜悦色的样子。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擅长用甜言蜜语和和颜悦色来取悦他人的人,往往内心缺乏真正的仁德。他们可能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善,但实际上内心并不真诚。
《朱子语类》中进一步阐释了“鲜矣仁”的含义。朱熹认为,“鲜”在这里表示稀少、罕见的意思。也就是说,那些巧言令色的人中,真正具备仁德的人是很少的。这是因为仁德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它需要真诚和善良的心作为基础,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言辞和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经常遇到一些口若悬河、面若桃花的人。他们可能很会说话,也很会做人,但总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他们的言辞和态度往往过于完美,反而让人难以相信。相比之下,那些真正具备仁德的人,可能并不擅长言辞,也不一定总是和颜悦色,但他们的言行举止却处处透露出真诚和善良。
孔子这句话提醒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不要被表面的言辞和态度所迷惑。一个人是否具备真正的仁德,需要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了解才能判断。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仁德的人。
总之,《论语》中的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它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内在的仁德品质,成为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